蔡惠麗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探索大數據時代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對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學生接觸最多、離學生最近的輔導員既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時又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艱巨任務。如何主動應對大數據時代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地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發展,是高校輔導員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編著的《大數據時代》一書指出,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而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則對“大數據”定義如下: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集規模已經超過了傳統數據庫軟件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對于大數據,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理解,但總的來說,大數據是一種思維方式。自大數據這個概念出現后,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矚目關注,甚至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大數據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在各行各業已經非常明顯,但我國教育大數據發展還處于摸索期和起步階段。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轉變。在高校教育領域,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各種數據,無論是學生通過計算機終端、移動設備學習、娛樂還是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轉化為數據,這些都成為大數據的來源。然而大數據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數據大的事實了,需要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能獲取更多智能的、深入的、有價值的信息,作為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順應這種轉變。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中規定:高校應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高校應按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于2名,同時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兼職教師,教育部建議是1000∶1。但現狀是心理健康教育師生薄弱,實際上是遠遠達不到。而很多輔導員并不是心理學、教育學專業出身,作為兼職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系統、專業的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這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生活問題咨詢等無法進行有效指導。
現如今校園心理健康數據基本上處在無數據時期。絕大多數高校在對學生的心理成長記錄與評估仍然比較缺乏。即使保留一些數據資料,但存在數據孤島和碎片化的難點,甚至有些數據在沉睡及流失。數據采集固然容易,但后期數據的分析、應用與管理才是要重點把握的內容。因為前面數據不完善或者缺失,學生工作管理者在管理教育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易陷入感性導致判斷有誤。因此,高校應加強大數據系統建設的頂層設計,實現數據的流動、互通和共享。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是通過心理測驗以及一對一咨詢甚至藥物治療,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個人主觀經驗層面,專業問題導致學校心理老師關注度比較窄,不能全面對全校學生關注,只是關注個別學生,比較難做到提前預防。而大數據將使高校心理大健康教育更具及時性、針對性、科學性。
據調查,大多數高校輔導員沒有接受心理學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缺乏一套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機制,不能科學分析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矛盾根源和性質。因此,高校要發揮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越條件和積極性,構建良好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和評價體系。與此同時,高校要不斷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工作的規范化、專業化程度。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將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學生日常管理。針對大一新生,高校輔導員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新生心理測量,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并歸類、分析,初步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健全新生心理動態檔案是高校輔導員能否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為了解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提供第一手材料,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校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起點,輔導員老師應抓住此契機,在入學初對新生進行心理測量,及時建立心理檔案,在心理危機干預中做到“早發現、早匯報、早干預”。在平時的學生管理中應做到細致入微,防患于未然。積極協助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學生心理排查,確保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報告制度落到實處,確保時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確保有心理問題學生得到及時幫助,確保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為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輔導員可以通過班委開會、深入班級聽課、走訪宿舍、個別談話等途徑,充分了解班級狀態,關心學生情況及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做到及時聯系,教育談心。
大數據時代,建設高校智慧校園已是大勢所趨。高校在建設智慧校園服務平臺主要是通過各種“卡”實現。借助各種數據集成平臺和相關技術,可以將學生各種卡比如餐卡、圖書借閱證、水卡、門禁卡等各種卡集成一張校園一卡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教育服務。
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實時記錄學生的行為,包括在學生發展過程中關鍵期、敏感期呈現出不同的情緒,以及特定事件下學生呈現出的認知結構與變化。借助大數據可以讀懂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方向,實現個人價值,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如今高校迎來“95后”大學生甚至“00”后,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也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的重要工具,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著居民和弄潮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輔導員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快捷、方便、服務對象更廣泛等的優勢,關注學生QQ群、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通過QQ、微信、微博等媒介占領網絡陣地,解答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拓寬渠道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載體和手段的現代化。
[1]周蘇,馮嬋璟,王碩蘋,等.大數據技術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2]中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7.
[3]馬佳美.淺談高校輔導員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與財富,2017(5):164.
[4]黃艷梅,廖銀花.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建設思考[J].山東工業技術,2017(7):145.
[5]李一男.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究[J].前沿,2013(10):184-185.
[6]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A/OL].https://baike.so.com/doc/6725544-6939720.html.
[7]王勃,胡蓉.淺談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大江周刊(論壇),201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