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揚
城市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聚居地,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在自身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文化,它是區分城市與城市之間差異的“DNA”,反映著每個城市的“性格”。關于城市文化的界定,學界說法不一,但大都認為城市文化既包含著顯性的物質外殼,如建筑、道路、環境等,又包含著一系列精神層面的形態,如藝術、道德、習俗、信仰等。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城市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唐山位處河北省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極富地方典型色彩的“冀東三枝花”便是當地人民群眾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創造的智慧結晶。評劇中“楊三姐告狀”即是取材于唐山當地的真實案件,其在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創作,劇中方言的表述、生活場景、習俗等都充分反映了唐山城市文化鮮明的地域性。
城市化過程中,大量的外來人口為城市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和知識,其遠遠超越這一地域所原有的文化種類與標簽。唐山的城市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也在不斷地朝著多元的方向發展:其不僅擁有被譽為“冀東三枝花”之一的中國評劇,更包含著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陶瓷文化”,此外,還有伴隨1976年大地震而生的“地震文化”等。這些都已深深融入整個唐山城市文化的圈層中,并促進著城市的發展。
從時間維度上來說,城市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時代性。除了原有的歷史文化外,現代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時代的主流文化。其不斷更新,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城市文化的時代性得以充分體現。唐山的城市文化在長期建設中,鑄成了諸如科學發展的“曹妃甸精神”等充分體現城市文化時代性的文化元素。
對于城市文化的傳播,一方面,城市本身作為社會關系發展演變的容器,其實體空間是一種交流媒介,具有一定的傳播價值;另一方面,大眾傳媒承擔著重要責任。基于以上兩點,筆者將對唐山城市文化傳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
1.缺乏自身城市文化特色,同質化嚴重。由于政府的規劃建設未能準確為自身文化把脈,因而難以真正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糅合進自身的城市建設當中,其設計風格都缺乏當地的文化特色。而城市空間建設的“千篇一律”恰恰反映了作為文化傳播介質的城市空間本身的傳播價值微乎其微。唐山擁有豐富多元的城市文化資源,如“地震文化”“陶瓷文化”“近代工業文化”“冀東三枝花”以及當地傳統文化等,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這些文化因素都可以考慮其中,以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但實際的城市空間規劃并未對其進行恰到好處地呈現,唐山市與其他二三線城市幾乎無異,不僅外地游客,包括本地市民在內的受眾都難以對唐山形成一個明晰的定位。
2.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存在矛盾。一方面,傳統文化是城市內在個性的內涵,它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讓更為現代的文化不斷注入傳統文化當中,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對城市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當代,現代文化的開發往往建立在損失某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傳統民俗留存困難。“城市開發與其模式、成本和社會影響都一直依賴政策和發展的傾向來決定”①可婷婷:《城市文化傳播中的商業化轉型探討和文化價值構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唐山是一個震后崛起新城市,在建設新唐山的過程中,過度追求全新的面貌可能會使城市文化中這兩個重要文化元素產生沖突,結果是城市文化本身存在了一定的問題,這樣的城市文化傳播也必然存在著問題。
1.城市文化輸出與文化資源擁有量不匹配。城市文化傳播的受眾不僅包含本地市民,還包括全國范圍內的外部受眾,因而若要實現城市文化較好傳播態勢,就必須通過不同媒介形態對城市文化進行一定量的輸出。但在當前實際傳播過程中,城市文化輸出過于單一,輸出數量與本地所擁有的文化資源量難以匹配,因而,受眾對其了解只能算是一個較為表層的認知。相較其他二三線城市,盡管唐山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這種知名度僅限于“唐山大地震”。事實上,正如上文提到的,唐山是擁有多元的城市文化,唐山的文化名人曹雪芹、李大釗等家喻戶曉,但由于媒介層面城市文化輸出工作不到位,受眾往往沒有意識將這些最為知名的文化與唐山這座城市聯系起來,結果是城市文化資源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難以轉變為利潤可觀的文化資本。
2.媒介呈現鏡像過于單一、片面。大眾傳播媒介作為城市文化傳播最為顯性的方式,能夠直觀地將城市文化最為核心的文化價值呈現給受眾。在媒介生態不斷擴容的環境下,盡管大眾文化傳播的路徑在不斷地增多,但一些二三線城市對于自身文化的傳播重視不足,整體的城市文化在媒介中呈現的鏡像過于單一、片面,受眾難以對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理念形成較好地理解。唐山媒體對當地城市文化的傳播過于單一。首先,報道呈現方式層面,在開辟的新媒體平臺中如微博、微信等,其新聞作品的可視化呈現同樣過于枯燥且創意不足,融合新聞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入。其次,媒體表達的內容層面,其涉及議題基本定位在城市旅游休閑的層面,關于唐山傳統文化的宣傳內容較少。因此,唐山城市文化中傳統文化的部分成為受眾對唐山全面認知的盲區。
由于一個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因而在傳播過程中應盡可能將整個城市的各種文化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在此基礎上,抓住一個能夠涵蓋大部分城市文化的系統的主題。在主題清晰一致的前提下,將其中最有潛力文化作為主打,進行重點聚焦。基于此進行城市規劃,讓城市空間本身的傳播價值得以體現。比如,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其綜合各方文化,將自身定位為“藝術之都”,在系統的整合中抓住了自身獨特氣質,避免了城市文化傳播中的同質化現象。
唐山作為較小的城市,雖規模不及巴黎,但其城市的發展思路卻可以借鑒學習,通過統籌唐山反映出的不同城市文化,抓住共同特質,提出一個具有典型性的標簽,將這些子文化系統地置于其中,在城市文化建設中進行呈現。這樣,能讓當地市民以及外來受眾對自身的城市文化產生清楚、直觀的認知。
對于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產生的矛盾,應考慮采用兩者結合發展的模式。紐約的蘇荷區將傳統文化居于中心位置,通過將現代文化揉進傳統文化因素的內涵中,實現兩種文化的互動協作。藝術家們通過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逐漸吸引現代文化逐漸注入,最終實現了城市文化繁榮發展,實現了城市文化充分的傳播。
唐山政府作為行為主體應積極保護傳統遺跡,同時為保證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可將特有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的城市文化相結合,在現代性中有機糅合傳統的文化。這對于受眾來說將成為獨特的體驗。而在受眾的感知與體驗中,城市文化可以實現潛移默化地傳播。
在融媒體時代,傳播渠道更為多元,其能夠利用便捷的傳播方式將傳播意圖傳達給受眾。對于城市文化的傳播,一方面,積極主動將自身的城市文化展現在受眾面前是一個城市應有的姿態;另一方面,對于城市文化輸出的頻度與數量也應進行合理規劃,鋪天蓋地式還是見縫插針式的宣傳,都應該預先有所策劃,注重掌握傳播規律,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可、接受城市文化。
唐山市在進行城市文化宣傳時,應盡可能充分利用全媒體報道矩陣,巧妙運用H5、直播、音視頻結合、VR等手段進行城市文化傳播。比如,可將歷史上發生在唐山的“老馬識途”等歷史典故有機結合技術手段、綜合運用表現手法進行呈現,如此,在表現城市文化的主題的同時,賦予受眾對唐山城市文化的多重感官體驗,進而改善媒介對城市文化傳播輸出與呈現不足的問題。
城市文化的健康傳播與城市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前無論是從城市空間本身作為城市文化傳播主體的層面,還是新聞傳播媒體作為傳播手段的層面看,城市文化傳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需要政府盡可能系統整合城市文化,發掘自身特色,堅持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平衡和諧發展。同時,積極利用全媒體矩陣持續、成規模地對城市文化進行關注跟進,進而實現城市文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1]孫瑋.作為媒介的城市:傳播意義再闡釋[J].新聞大學,2012(2):41-47.
[2]可婷婷.城市文化傳播中的商業化轉型探討和文化價值構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4(2):80-83.
[3]劉宏.城市文化傳播:以通州為例的分析[J].現代傳播,2013(4):142-143.
[4]張開,鄧清.感知文化差異 跨越傳播障礙——揚州運河城市文化傳播策略[J].現代傳播,2010(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