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人豪 陸江銘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
近期國務院頒布了《“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明確指出全域旅游將作為新時期旅游業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緊接著,在全國各地紛紛出臺了關于全域旅游的新政策,開展了大量全域旅游相關的工作,為特色小鎮的旅游發展帶來了機遇。浙江省為了順應旅游新常態,在《規劃》出臺后率先進行了改革的措施,于2015年頒布了對于創建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在運作機制上、旅游的理念上和運作的載體上進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目前,浙江省根據旅游規劃,選擇在省內的中小型城鎮進行改革,并將各大城鎮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產業融合等區域發展特征的新型城鎮,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本文的研究案例龍泉青瓷小鎮。可以看出全域旅游具備了一定帶動區域發展社會、經濟、文化等重要作用。因此,筆者關注“全域旅游與特色小鎮”這一研究,是站在面向浙江省的未來,浙江省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高度上,再結合科學的理論,并總結國內外案例的經驗和啟示,從而提出全域旅游引導特色小鎮的一系列綜合發展策略。
全域旅游最權威的定義是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提出的,全域旅游一般是指在某個區域內,將本區域的旅游業作為該區域的行業優勢,然后憑借該區域內的旅游資源、自然環境、服務配套、機制體制、文化內涵、產業鏈等方面要素、以旅游業帶動各要素進行全方位、全系統的優化提升,在區域內實現資源的有機復合、產業的融合緊密、社會全民的共建共享,全域旅游是一種以旅游業為優勢,帶動整個區域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與模式。而馮奎也同樣指出,全域旅游主要是指旅游從過去單一的景點轉變為現在的區域旅游,傳統的旅游模式逐漸向緊密結合、共建共享的的方向。馮奎歸納出幾點全域旅游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全域旅游可以成為整個區域、大中小型城鎮旅游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域旅游可以將旅游業帶動區域內各種細分的行業,以不斷擴大“旅游+”新型模式;全域旅游的發展可以誕生新型的旅游空全域旅游視角下的龍泉青瓷小鎮發展研究間;全域旅游可以在整個區域內進行推廣并實施。厲新建對全域旅游的概念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覺得全域旅游的實現需要集全行業、全部門、全居民的齊心協力于一體,首先需深度挖掘旅游目的地所有與旅游相關的要素,然后在區域內不斷打造全時空的旅游體驗產品,滿足游客全方位的體驗需求,并提供全過程的服務,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滿意度。而呂俊芳則認為全域旅游是在某個行政區域內,整合區域內的全部資源,在區域內大力發展旅游,將旅游產業進行全域化,呈現處處是旅游的景象,讓這個行政區域內成為集旅游資源整合、旅游空間多層次、旅游產品多樣、旅游產業細分化于一體的全域化旅游,呂俊芳還強調全域旅游要從全過程、全行業、全要素、全方位、全社會、全時空、全部門、全游客這8個方面發展區域的全域旅游。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全域旅游”既是一種新的發展概念,而對于“全域旅游”的理解,關鍵在于“全域”二字,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某個行政區域的全部,“全域”的意思可以指對這個地區進行統籌考慮,從而推動規劃實現“全域覆蓋”、要素實現“全域配套”、服務達到“全域均衡”、資源得到“全域整合”、產業進行“全域融合”、市場走向“全域管理”、營銷進行“全域統籌”、社會堅持“全域參與”、環境進行“全域優化”等等,以推動地區進行全面的發展,讓這個地區呈現新型化城鎮與現代化農村和諧發展、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結合的美好景象。筆者將全域旅游分為四個角度進行轉變:一是全空間,即在這個地區內的布局規劃不僅要統籌整個區域的所有資源,而且還要根據整個區域內的定位、環境、資源,在空間上進行功能布局,實現區域規劃的全覆蓋;二是全要素,即將區域內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游的吸引物,挖掘區域內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自然、人文、產業、社會等等,調動各個可發展要素,使各大要素的服務配套實現全域性的均衡發展,體現整個區域的旅游價值;三是全方位,即在區域的各大相關要素的體驗需求上進行供給,從本質上提升區域的投資吸引力、旅游吸引力、綜合競爭力,形成全域性的應用;四是全產業,即在整合區域內的各種產業,以旅游業帶動區域內的各大行業,包括工業、農業、商業、會展業等等,將旅游融入所有行業,衍生出行業的新業態,以提升行業的附加值。
總體而言,全域旅游發展作為全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有利于建設美麗鄉村,促進全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1]。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都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并且可以互聯互通、相互促進[2]。全域旅游可以為旅游標準化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但旅游標準化也可以促進全域旅游的升級和創新。鑒于兩者之間的無適應性,旅游標準化必須不斷深化改革,應該優化旅游標準體系,旅游的總體質量標準應該提高,應加強旅游標準的實施效果和旅游標準化的基礎應該合并,以保證整個旅游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