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陽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1731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改革,我國高校逐漸重視大學生的實踐教育,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實踐育人理論,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合理開展素質教育,促使大學生適應當前時代的需求,成為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應樹立良好的實踐育人科學理念,建立完善的實踐育人機制,充分發揮出實踐育人的優勢,實現素質教育。
相對來說,在進行社會實踐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對于本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認知程度是檢驗高校實踐育人機制運行狀況的重要因素。例如,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對某理工科大學生進行調查,將“您認為在大學期間有必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嗎?”作為問題,調查結果顯示,6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3%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32%的學生認為有點必要,通過調查發現,幾乎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實踐活動對學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的背景下,大學課程大部分屬于理論知識,只有積極進行實踐才能促使學生對理論進行檢驗,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方面發展。但現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當前的高校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校內外實踐平臺,導致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頻率較低,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較多,例如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社會經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收入、提升實踐能力、服務社會等,促使學生全方面發展,因此,高校應加強重視力度,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培養高素質人才[1]。
在進行校園實踐活動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高校實踐育人機制,為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積極進行實踐文化建設,將建設校園文化作為基礎,為學生構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實踐環境,促使當前的實踐組織具有良好的指導性、科學性以及文化性,保證其活動穩定有效的開展。同時,積極進行組織文化建設,還可以促使當前的文化實現連續性傳承,合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行為的熏陶,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與觀念,加強與社會相關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全方面發展[2]。
其次,積極進行組織實踐能力建設,提升校園實踐組織的自我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完善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為學生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出實踐組織的育人能力,并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加強對校內實踐組織的管理,保證實踐組織健康發展。同時,高校還應加強重視力度,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系統化發展,豐富實踐組織的功能與規范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活動,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意識,為日后的社會實踐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校外實踐活動也是當前理工科大學生實踐育人機制完善的重點,尤其是在當前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化,因此,應積極進行合理的創新完善,不斷進行校外實踐,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的實踐活動機制,為當前的大學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某理工大學積極建立完善的校外實踐指導機構,為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并形成完善的規劃,利用良性的監督機制進行管理,積極向學生宣傳實踐活動的意義與思想,為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充分利用當前的資源,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思想,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實踐活動的長期性、計劃性以及有效性,全方面發展。
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可以促使當前的校外實踐揮動具有良好的長期性與穩定性,優化高校現有的資源,合理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踐教育。穩定的實踐基地可以促使社會實踐活動逐漸規模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并未實踐結果的應用與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有助于實踐理論的創新,加強實踐經驗的總結,適應當前實踐活動的社會化、專業化發展,為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提供良好的平臺,擴寬其發展渠道,提升就業幾率,增強社會經驗的累積,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培養優秀的人才[3]。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課改理念下,素質教育是當前的重點理念,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個性化以及綜合素養為基礎,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因此,應積極進行合理的創新,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實踐育人機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實踐平臺,推動高校實踐活動的發展,激發出學生自身的潛能,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