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俊 鄭 帥
(安徽新華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和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時代的到來對播音行業人員在從業方面會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優秀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融媒體時代的開始,也就說明傳媒行業要開始一個新紀元。傳統媒體都需要在新社會的環境下轉變生存方式,不然的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紙媒、電視、廣播這些傳統的媒體已經順著發展趨勢順利轉型,所以現階段的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也需要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所有大學的教師都會思考:如何真正向傳媒行業推送學校里優秀的學生回應社會需求,并為傳媒業提供更好的人才。目前我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如優秀教師缺乏,教育內容陳舊,人才培養力度不足,缺乏新媒體技術等。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考慮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需要做到改革創新秀。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變得越來越快捷。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如果停留在信息的綜合傳播中,主持人將失去競爭力。對于觀眾來說,主持人獨特和有爭議的信息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因此,如果主持人自己的知識不足,在主持過程中就沒有原創意見,可靠性就會喪失。另外,目前的觀眾開始使用投機方式來處理媒體。隨著論壇、微博、微信的出現,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討論節目和主持人。因此,在節目開始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和實施。憑借自己的相關知識,可以真正做好這個項目并獲得觀眾的信任和認可。
在整個融媒體時代,主持人不僅需要與來賓和觀眾進行互動,還需要與網絡用戶進行交流。頻繁的互動和有限的節目時間對主持人的現場反應和控制場景的能力要求更高。特別是對于一些網絡廣播節目,主持人必須接受用戶提出的問題并隨時與他們交流。在麥克風和攝像頭前執行有效的語言表達,控制節目的進度并順利完成節目,這些都需要出色的恢復能力和現場控制能力。
電視節目主持人可分作兩類:一種是全能型的,不管是采、編、播那一項都可以出色地完成,換句話說既是節目主持人,又是節目負責人;另一種是專做主持人,對其他的工作都不是很擅長。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傳統媒體的變化,媒體從業者需要在這個時代之前,根據趨勢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這就要求新時代的主持人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精神,還要有能力發展自己的編輯思維,熟練操作各種專業設備,這樣的主持是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現在的高校中,教學觀念一直延續著以往的教學理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需求。在教學方面,教學內容方面缺乏教學針對性,而且在講課方面也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長加以改變,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特長方面不能得到深度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得不到鮮明展現。雖然在課堂上看不出什么區別來,但是學生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就能完全展現出來,由于老師沒有因材施教,所以學生的優點在工作中也就顯得平平常常,沒有突出表現,不能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在有些學校存在某方面的過度教學,例如聲音的塑造,還有的學校會過分注重學生的形象問題,而在學生個人的文化素養方面有所忽視。這樣的教學在以后的工作中會有一定的影響,雖然一些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就能適應工作內容,但是長期下去,不能有其他的創新內容,也就把工作做得死板了,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在事業上的發展進步。
所有媒體所需的播音主持人都來自于高校的配送,在融媒時代的轉變中,社會對專業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這也就需要高校老師為社會大量培養優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但是目前對于高校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短缺,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是重點大學剛畢業的優秀人才,雖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學習優異但是他們在任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沒有實際經驗,缺乏理論和實踐,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將現階段的市場形勢與實際結合,所以教學效果也就不是很明顯。
在融媒體時代,高校還是延續著傳統的教育模式,不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將制約高校學生前進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很多高校必修課和基礎課的內容陳舊而且設置過多,很多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知識更是過于老舊,沒有及時更新。這樣的教學課程設置讓學生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學生在畢業之后很難適應工作,因為很多新興的知識學生并不了解,還需要重新學習,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播音主持專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嚴格,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和理論基礎,了解這個行業的特征,在語言上對學生的要求很也很嚴格,口齒要清晰,表達要得體,思維要靈活,要懂得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而這些問題在高校的實際教學中是很少涉及的,也就說明高校在實踐教學中缺乏針對性。也有一些高校在資金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不能引進更好的專業設備,學生在時間訓練上就缺乏條件。在學生語言方面的訓練方面,如果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在融媒體時代下肯定會受到制約。
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無論哪行哪業,老師的素質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表率的作用,老師的素質直接能夠影響學生。所以在高校的師資團隊中一定要保證師資力量,保證老師的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在老師的聘用上一定要選擇具有相應水平的老師,一定是能夠勝任自己崗位的老師,而且在老師的任職期間一定要經常對老師進行崗位培訓,檢測任教能力,確定老師的教學水平是否能達到教學的需要。
改變教學方法,不再是傳統的只有老師在講、學生在聽的模式,而是轉變成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模式。在課堂上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地走上講臺說出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學習,愿意投入到學習中。
高校播音教學改革的主要對象就是學生,學生的素質也決定了改革的形式。因此,如果我們想搞好改革,就需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不可能進行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培訓。其次,提高學生知識方面的掌握能力,全面掌握理論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水平。
學生一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內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很少,這導致很多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低。但播音主持工作需要面對很多不同種類的人,所以實現改革的成效就要在學校里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將自己的理論轉化為實踐。此外,還可以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公益實踐活動,在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同時,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傳統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復存在,在新的發展過程中高校在教育方面必然要做出改革,不僅是在師資力量方面,還要在教學物質方面,同時在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外還要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利用多種方法,從不同方面共同促進融媒時代下高校播音主持的專業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