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冰 羅應剛
(青海省氣象服務中心,青海 西寧 810001)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廣泛普及,尤其是與手機結合,以及微博等深入應用,使得很多受眾放棄選擇傳統媒體,從新媒體和手機APP等獲取信息,電視媒體面對新媒體挑戰,競爭十分嚴酷,這已是不爭事實。網絡媒體時效性、開放性、互交性和空間覆蓋能力都是電視媒體無法抗衡優勢,是對傳統媒體競爭的一個“殺手锏”。電視天氣預報服務如果不跟上網絡發展步伐和受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只依靠簡單畫面加解說詞,只能最終被淘汰。為此,我們結合傳統影視氣象服務節目制作優勢和氣象部門豐富及時的氣象數據,采取影視、圖表、文字及多樣網絡吸粉手段等以手機APP為傳播渠道,每天自動推送,策劃制作“主播秀天氣”微信公眾號氣象服務綜合APP,期望借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長期積攢的人氣和知名度,傳播氣象服務信息、普及氣象知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為氣象影視服務業務探索新的出路。
如何將氣象節目融入網絡時代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氣象影視服務節目核心和靈魂為其內容和形式,“主播秀天氣”策劃定位要突破傳統電視節目形式,利用手機APP在內容文字、圖表、視頻上極大的拓展優勢,要從比較死板傳統節目模式中走出來,具體氣象服務信息要極大豐富,不僅有城鎮預報、旅游景點預報、生活氣象指數預報等,遇有重要天氣或重大災害性天氣事件、氣象災害等,通過街采等新聞現場,讓群眾談天氣和氣象事件感受,增加可視性和互動性,再利用中心音視頻制作設備,打包成綜合性、內容包羅萬象的服務信息,通過公眾訂閱號微信傳播。同時,節目策劃是更精細化、更專業化的分眾信息服務,“主播秀天氣”這種網絡服務類影視圖文相結合的服務形式,正是一種服務的新探索和新嘗試。每天的業務編導,要具有媒體融合發展思維,準確掌握節目內容、形式、表達的需求,有效對預報預測信息重新聚合加工整理,提供準確、快捷、有效的服務,以網絡傳播的捷手法,搭建好信息與受眾服務的橋梁,最大限度提高氣象服務效益。
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之上進行受眾定位,受眾定位寬窄不限,首先明確受眾年齡層次、文化水平、經濟狀況、欣賞品味、經濟狀況、基本需要、集體傾向等問題。受眾定位是指以受眾本位為思想基礎,確定目標受眾人群。在信息傳播活動中,以受眾為中心,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需要,要找準目標觀眾的具體定位,要以平和、真實、關心的形象來接近廣大市民,向觀眾預報未來天氣,用豐富真實的內容以及新穎生動的形式來吸引觀眾。主持人背景可以使用當地外景,加入觀眾街采,熟悉的畫面能給他們很強親切感。還可以邀請氣象專家解讀氣象知識、氣象衛星遙感知識、農氣知識和一些普通氣象節目里面看不到的氣象知識。
節目形式豐富多樣,走出演播室,讓主播們在陽光下、草地上、公園里和大家“聊天”,主播們不必拘束在演播室,要有更大發揮空間,使得節目更具有生活氣息。采用多地連線的方式使受眾能夠了解青海各地區的天氣情況,更具可視性。嘗試“主播遍天下,網絡來幫忙”制作方式,打開自媒體這扇窗戶,通過制造一些媒介事件讓更多網民參與互動。
節目語言打破了電視傳播中對語言表達常規化要求,采用了網絡化語言和詞匯,如“有木有”“補刀”“腦補”等。通過主持人口播和后期特效字幕的方式呈現。網絡詞匯具有生動幽默、簡潔、自由性強且個性化色彩濃厚等特點,為網民們所喜聞樂見,因此很快能夠得到公眾認可并在網上流傳開來,作為語言更替的一個過程,網絡新詞又會從網絡迅速走到現實世界。基于網絡傳播這樣一個節目,采用部分網絡化詞匯更加貼近網民語言表達習慣和審美需求。
隨著時代發展,信息傳播越來越快,但受眾需求也日新月異,因而對節目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挑剔。為適應受眾需求,各傳播媒體也相繼推出各種具有魅力的節目,以吸引受眾眼球。而這一切都要借助傳播的橋梁——主持人。主持人作為“主播秀天氣”節目的代言人,是溝通節目和觀眾的橋梁,在節目策劃、制作、播出中起到重要作用。秀創意,并非“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是自有其方法。
改變場景是創新常用招數,最簡單的就是變化演播室背景畫面。使用虛擬演播室,來實現場景的變換。大主持人背景圖上用一些網絡搞笑圖片或氣象事件現場照片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增加“主播秀天氣”的可視性。氣象科普環節多用圖示和照片能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傳統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常常固化、刻板、平庸、缺乏創造力,而網絡氣象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注重自身優勢展示,同時還要達到主持角色的靈活轉變。如用演繹說唱方式來表現天氣實況,扮演各種角色提高節目可視性,吸引觀眾。
“主播秀天氣”重點是主持人解讀天氣,主持人在面對觀眾時要言必成理,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節目才能引起觀眾共鳴。主持人要先消化吸收當天天氣要點,盡量采用網絡傳播的特色語言,以輕松風趣而又權威的形式解說,這樣才會起到好的服務效果。
氣象節目除表現形式外,主持人就是最大賣點,氣象節目主持人的一般印象就是:樸素大方、嚴肅認真。湖南衛視夜間新聞是行業內有代表性的新聞節目,它首次打破新聞節目呆板、單調的弊病,用活潑生動的語言進行新聞播放,節目效果也很成功;撒貝寧主持的“今日說法”、郎永淳主持的“新聞30分”等都是業內代表人物和節目,撒貝寧和郎永淳以幽默風趣的語言為觀眾帶來一次精彩的新聞觀看體驗。又比如央視主持人朱廣全以一句“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里雨里節日里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換臺就是淡季。”這一段話贏得微博數萬粉絲,成功奠定主持人界的地位。可見形成一定主持風格對觀眾保留節目印象有著重要作用。
一檔節目音樂運用得好,會讓節目氛圍被放大,可以使情緒傳達更精準,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聽覺藝術是不可或缺的表現形式,除畫面好看,聲音也必須好聽,“主播秀天氣”每一期節目都會根據不同天氣背景選擇合適音樂,我們的服務地區是青海省,針對這一地區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特點,選擇藏族音樂和西北花兒音樂,使受眾有親切感,增加關注數量。
虛擬現實技術VR和增強現實技術AR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氣象影視算是較早接觸VR應用的一個行業,當然相對于龐大夢幻的VR領域,我們所用的僅是冰山一角。而這小小碰觸,就可讓我們節目增添無限創意。在“主播秀天氣中”利用虛擬技術可以完成我們的想象,一個背景,背后可以是一個宇宙,可以是隨天氣而變的美好世界。
“主播秀天氣”等類似網絡氣象節目如何才能更有生命力,讓觀眾喜歡,并關注去收看,可簡單歸納為:在確定節目整體定位基礎上,通過選題篩選策劃,現場多角度拍攝,主持人串場引導,而后通過動畫特效包裝潤色最終成片。“主播秀天氣”是我們第一檔網絡傳播節目,在制作過程中全體編播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天氣預報節目不僅要保持權威性,也要保持大眾性和可視性,才能使得氣象節目能立足于網絡新媒體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