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崇
(晉中廣播電視臺,山西 晉中 030600)
融媒體是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下形成的一種理念。當今時代的新聞傳播,以融媒體的理念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實現信息的最大共享。融媒體是最大程度利用媒介載體,把電視、廣播、報紙、電腦等既具有共同點,個體又分別具有優點,互相之間存在互補的特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物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充分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新型媒體體系是通過整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人力物力資源,使個體服務變為公共服務,降低資源的重復性。例如記者出外采訪所記錄的內容和撰寫的稿子,可以同時供給電視、網絡和報紙,實現資源的共用,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新聞的傳播速度和傳播的準確性。
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起,時政報道一直在新聞報道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被譽為是新聞報道中的皇冠明珠。《南風窗》和《中國新聞周刊》在1999年末率先明確地打出了時政牌,隨后許多市場化新聞周報、雜志都開始在靠前的版面設“時政”板塊,以《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南風窗》《鳳凰周刊》為代表的媒體走在這個潮頭的前列。之后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逐漸成為每個家庭必備的電器,因此時政新聞報道開始將主力放在電視上,出現專為時政新聞報道的頻道。隨著近二十年的進步,時政新聞報道在結合時代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一些問題。時政新聞與時事政治緊密相結合,它具有即時性、針對性和政治性。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政治文化、政治軍事、政治科技等等。隨著新聞界的發展,言論自由思想的深入,當代時事政治報道比以往時事政治報道有了明顯的改善和發展。以下三點,就是對時事政治報道的現狀所作出的總結。
(1)時事政治報道范圍區域越來越廣,但是有部分報道在意義和深度上過度拔高。以前的時事政治報道范圍較窄,在電視頻道或時事政治報刊上基本上報道的都是與時事政治切實相關的新聞。然而現在的時事政治報道范圍越來越廣,只要與政治沾一點邊就隨意引用并隨意評論,甚至會出現隨意報道或不專業報道的現象。有些編者在引述時事政治報道之后會有所評論,為了能提高自己評論的高見性,故意夸大其詞、語言激烈。這樣的時事政治報道,被廣大讀者閱讀后,會帶偏社會輿論導向,引起社會性麻煩。真實性是時事政治報道最重要的要求,缺乏真實性的報道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不負責的行為。
(2)時政報道的內容偏重于一些國家和世界大事,而對于一些貼近于人民生活的時政很少涉及,缺少鮮活實例。對于法制法規的報道也只是呆板地引用。有的報道官腔過硬,缺少生動與親和力,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距離感和生疏感。時政報道內容文字呆板、公式化、概念化,文件內容堆砌,生搬硬套,不利于讀者深刻理解時政報道的內容。
(3)時政報道在符合社會需求的發展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卻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時政新聞的革新。時政新聞的報道形式不僅僅局限于電視報道和時政期刊,而是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時政新聞報道的直播,拉近了時政新聞與群眾的距離。不將時政新聞只與專家聯系起來,而是采取自由評論的態度,多接受群眾的意見。一聞多報,以融媒體的態度展開時政新聞的傳播,以最快的速度將時事政治體現在群眾面前。
針對時政新聞存在的問題,在新媒體的融合下,對其進行改革和更新,使電視時政新聞報道變得鮮活起來。
(1)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在時政新聞的報道上盡量加一些有趣的元素,實現多元化的表達,讓時政新聞在不失嚴肅的情況下,提升報道的趣味,增加讀者的觀看興趣,使時政新聞能夠更快更好地向大眾傳播。
(2)創新時政新聞要盡量做到民生化,在原有的時政新聞基礎上增加對大眾新聞的報道,逐漸加深時政新聞貼近大眾生活的印象。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多是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表明政府要求什么,政府強調什么,但實際上群眾所關注的是黨和政府為大眾做了什么,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兩方之間的理解誤差,時政新聞報道無法做到信息準確傳達的作用。創新時政新聞的報道要多站在群眾的角度,為群眾解決問題,替群眾發聲,增加新聞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在價值觀上多順從群眾。
(3)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加入最新技術,網絡以最快的速度不斷發展,因此新聞的傳播平臺也會不斷擴大,在這種情況下,時政新聞的報道也逐漸實現了實時互聯,例如在微博平臺上實現新聞的分享和討論,以第一方媒介直接向大眾傳播,通過直播的形式,能夠增加代入感,新聞的傳達效果更好。
(4)增加電視新聞報道的形式,杜絕生硬的新聞報道形式。時政新聞報道是一件嚴肅而且具有權威性的工作,受這種思想的引導,導致新聞報道人多處于一種嚴肅的狀態,大大降低了觀眾觀看新聞的積極性。創新時政新聞報道是要在新聞不失嚴肅性的情況下,改變對新聞報道的形式,例如對新聞進行講解時,優化語言,增強畫面感。將新聞報道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采取不一樣的報道形式,增強新鮮感,提高觀眾對時政新聞的興趣。
新聞是跟著時代的腳步走的,時代的發展致使時政新聞報道一定會進行創新。時政新聞的創新是保證新聞傳播的必要途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發現新內容,不斷進行改進,才能真正體現時政新聞的作用。
時政新聞是國家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政治性事件,時政新聞具有時效性和導向性,在報道國家新聞同時,指導大眾的輿論方向,對大眾關注的問題,社會的新形態,發表觀點進行指導。時政新聞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它表現的是黨的思想、黨的方針和黨的路線,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新聞地位,具有很強的新聞嚴謹性、規范性和程序性。在對眾多大事件的報道上,要進行多次斟酌,用最合適的語言表達新聞的重點,從而使時政新聞在多個平臺上的發表保持一致化。
創新時政新聞的報道,提高了對時政新聞報道人的要求,在時政新聞政治色彩上,加入當代流行因素,使時政新聞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強青年對時政新聞的關注。
時政新聞是國家和時代新聞內容真實性和有效性的代表,它還具有政治色彩,它對于大眾的引導具有強大的責任性,它的形式不可輕易改變,但是任何事物都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不斷被大眾接受,才能實現時政新聞要表達的主題,使時政新聞的傳播在開放的道路上有 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