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丹
(陜西廣電網絡漢中分公司,陜西 漢中 723000)
面對互聯網的極速發展,廣電網絡的發展將呈現一個怎樣的趨勢,如何把握當前發展機遇,促進網絡發展。本文著重從互聯網時代廣電網絡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廣電網絡在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三網融合問題、經營問題、轉型問題,最后提出了如下改進措施:在傳播營銷上大力推動資源整合,打造廣電新媒介平臺;在節目制作上堅持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互動性和及時性加強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與交流,打造地方名片戰略。
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作為主流信息傳播的渠道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數字網絡、IPTV和移動無線通訊網不斷提高在傳播渠道上的份額,另一方面各種新型的媒體接收終端如:智能電視、手機和移動掌上設備使得媒體類型和媒體交互上更加多樣和豐富。
應用的互動化和智能化:各種新型軟件操作系統的不斷發展,給用戶在節目選擇和媒體交互上更大的靈活度,用戶可選擇性加強,從傳統的被動有什么節目看什么發展到主動訂閱、自主下載視頻,各種app進一步繁榮,基于網絡的生活繳費、購物、娛樂甚至于問診都成為可能,各種智能設備在軟件系統上的通用性也給廣電網絡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廣電服務的網格化:隨著新媒體數字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廣電服務開始依托于互聯網進行流程重構和業務重組,服務落實到人,做到“網中有格、按格定責、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以互聯網為入口,以網格服務員為主體,使網格服務延伸到每個用戶家中,充分發揮與用戶零距離的優勢。
從2012年中國聯通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愛奇藝、華為達成合作意向,采用“IPTV+OTT”的雙模架構試水OTTTV(OverTheTopTV)業務開始,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當今的發展潮流,而廣電企業的先行者——湖南廣電已經獲得了廣電網絡的第一個互聯網電視牌照,這種變革是對傳統電視業務的一種極大改變,是全國各地其他廣電網絡企業應當關注和重視的核心問題,也是數字媒體時代用戶個性化需求滿足的唯一途徑,也是廣電網絡的發展機遇和重大挑戰。
三網融合的新問題:三網屬于現代產業中的三種行業: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在融合過程中技術已經不再是障礙,但在實際實施中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傳統的廣播式業務和新的交互式業務在改造時存在定位問題,三種網絡結構上的不統一導致的兼容性問題,IP協議導致的傳輸層與中間層標準問題以及各行業在業務流程和資費結算等方面實際問題都是廣電網絡發展中必須面臨的問題。
經營模式的問題:傳統的廣電網絡媒體節目單一乏味,雖然也開發出了與互聯網電視類似的實時直播和點播等業務,但從節目質量和交互性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用戶的參與性不足,還是無法擺脫傳統的收取電視費、網絡費等傳統業務經營模式,并沒有滲透到用戶的生活之中,互聯網經營模式的轉型不應該只停留在傳統電視業務的改造和發展一些點播互動的業務上,而應該走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道路,進行互聯網和廣電網絡的深入融合,要明白1+1不應該只是等于2,而應該大于2的道理。從傳統的“企業是企業,消費者是消費者”變成“企業消費者共同體”,圍繞著消費者來改變經營模式,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資源整合服務,建立生態級的數字媒體平臺。
廣電網絡轉型的問題:在數字媒體時代,用戶成了時代的主角,掌握了更加大的話語權和自由度,改變了傳統媒體導向和公眾媒介的作用,而廣電網絡在轉型過程中容易出現片面追求公眾需求滿意度,忽視媒體喉舌和輿論導向的作用,經濟的大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影響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作為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強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新媒體時代承擔更加大的責任和義務。
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的發展戰略,作為廣電網絡人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努力學習湖南廣電、浙江廣電等傳播營銷的經驗和做法,努力整合全臺資源,隨著廣電業務從傳統的單向直播,向寬帶接入、高清互動、OTT業務演進,品牌傳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是,由于前期缺乏經驗積累,適合廣電、貼近實戰的研究成果也很少,運營商做營銷傳播時往往無所適從、效果不佳,其根源是營銷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不足,存在許多誤區。在傳播營銷中,應當進一步去除商業化色彩,提高用戶辨識度,發揮公信力的優勢,另一方面采用更加有效率的EPG應用模式,加強目標客戶信息推送服務,提高用戶體驗的滿意度和及時性。
互聯網時代,用戶需要的是更加及時的節目,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媒體,在節目制作上更應當堅持以特色和優質取勝,一方面努力創作與時代接軌,強互動性的節目,吸引更廣闊的互聯網用戶,另一方面繼續開發互聯網應用,從用戶角度設計更加人性化的,集便捷性、生活化和趣味化為一體的智能終端應用,提高節目資料的通用性展示平臺。運用科學營銷的觀念來推動節目制作的改革,積極引入外部資金和人才來推動節目質量的升級,傳統的廣電媒體應當積極探討切實可行的突破邊界方案,在整合全臺資源的基礎上開發與各種節目頻道定位一致的數字資源產品,避免臺內產品的同質化所帶來的“自相殘殺”問題,努力打造廣電精品欄目,挖掘出與定位相對應的客戶群體,圍繞著客戶市場進行內容的策劃和營銷,利用廣電網絡先天的深入用戶市場優勢,為用戶開發出更多增值型產品和服務,滲透到用戶生活得各個方面。
伴隨著三網融合的不斷發展,地方廣電網絡必然不斷走向企業集團化和市場自由化,應當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堅定企業的政治方向,把服務政府和地方群眾始終作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落腳點。如:積極響應國家出臺的精準扶貧工作,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扶貧政策的宣傳和惠民政策的推行,在居民關注的扶貧、醫療和利民政策等領域繼續發揮權威媒體的“喉舌”作用,做好政府宣傳和政策引導的對接工作,扮演好參與者、傳遞著和服務者的角色。
進一步加快地方城鎮尤其是農村數字寬帶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著數字化資源產品努力打造數字鄉村建設,可以結合地方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如:平安城市、地方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城市管理、地方政府網絡問政、法律法規解答等項目建設,增加地方廣電與居民的黏合度。
總之,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充滿契機的大時代,在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改革發展的浪潮下,廣電網路只有抓住這個機遇,努力打造數字化的新媒體資源,才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才能更好地扮演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的任務和責任,作為廣電人應當苦練內功,用互聯網的眼光和思維來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努力在互聯網時代獲得更加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