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寧夏黃河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1)
移動互聯網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快速發展,拓展了出版內容的傳播方式,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使出版可以有效提供更多優質內容給讀者。數字出版以其方便、直觀、環保、低成本的特點,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出版融合成為互聯網時代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現階段我國傳統出版企業也在通過改革創新走數字化轉型之路,其中既有轉型成功的典型,也有轉型發展仍舉步維艱的事例。本文試著探討寧夏出版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困境,并對其發展對策進行探討分析。
在當前或者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傳統出版仍將處于主導地位,這是由出版的內容提供商屬性決定的,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的閱讀行為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數字閱讀用戶比重也在逐年增加。這主要得益于數字出版自身的優勢:閱讀方式豐富、閱讀體驗感好、內容資源可多次利用,能夠減少出版單位的重復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拓展閱讀空間。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傳統出版企業紛紛試水數字出版,一些單位有效實現了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使內容與技術優勢相融合,超越傳統出版的既有思維模式,實現了從轉型升級向融合發展的邁進,培育了出版產業增長的新亮點。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和移動閱讀用戶在逐年增加,數字化出版正是適應這一變化所產生的新的出版形式。電子書、數據庫、手機閱讀、移動游戲等新興出版業態的快速發展和成功運營,給讀者帶來了新的閱讀體驗和視覺沖擊,同時也在悄悄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理念。據統計,我國數字閱讀率在2014年為58%,首次超過紙質書閱讀率,2017年更是增長到73%。數字出版技術在不斷顛覆傳統出版形式。
為進一步加快傳統出版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向融合發展邁進,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數字出版首次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同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發布了《新聞出版業數字出版“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這一系列利好措施為推進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指明了新方向。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搜索引擎、智能終端等為主的數字出版技術日新月異,新型閱讀方式不斷涌現,閱讀體驗感越來越好,數字出版的產業形態歷經多年探索,已逐漸清晰。國內一些出版單位、民營技術公司通過探索創新和不斷堅守,也逐漸找到了適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出版發展模式。比較成功的如中文在線、掌閱科技、同方知網、萬方數據等電子圖書、移動閱讀和學術期刊數據庫等,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為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參照模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首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才有可能在出版融合轉型發展上有新的戰略定位和規劃部署,進而出臺一系列新舉措并付諸行動。寧夏地處內陸欠發達地區,受傳統觀念影響,對新思想、新技術接納還不夠。出版社轉企改制后,雖然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出版公司,但從資金、人員、技術、考核等方面受制于集團的總體經營安排,集團內部的各個出版企業協同性發展較差,除了近幾年得到過國家和地區一些有限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外,很少在數字出版上有所投入。
創新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動力,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出版企業轉型融合需要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人才短缺,企業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寧夏出版企業來看:對新媒體技術的關注和學習使用熱情尚不高,懂出版、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緊缺;出版產業資源內容單一,主要是教材教輔讀物,缺乏市場大眾類圖書,受制于經營壓力考核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無力開發新的大眾閱讀類圖書,創意力低下,是寧夏出版發展最致命的缺陷。
寧夏出版單位在轉企改制后,積極探索數字出版,這在當時還是起步比較早的,經過近十年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遇到了許多發展的困境,比如資源整合困難,無法形成規模,專業人才短缺,缺乏數字平臺和產品的開發能力,市場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這需要管理者正視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屬于體制機制不健全的,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屬于產業鏈不通的,應加強溝通協調,讓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如果僅關注眼前的經營利潤,不去正視問題,研究出版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和新技術,會面臨被新興市場淘汰的風險。隨著“掌上時代”的到來,寧夏出版業應積極應對,開發相應的數字產品和平臺,改進內容的傳播方式,讓數字技術為傳統出版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國家在推進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上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同時以項目帶動的形式推進傳統出版單位技術裝備升級改造、資源整合和平臺建設。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一方面,出版單位應改進對數字出版單位的考核模式,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來考核企業的成長,另外,地方政府也應加大數字出版公共服務的購買力度,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購買寧夏出版單位的數字產品,發揮網絡的傳播優勢,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目前寧夏在推進出版融合方面給予的項目扶持還比較少,不能有效推進本地區出版產業轉型發展。
寧夏出版單位要改變傳統出版觀念,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機遇,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以自身資源為基礎,對本地區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理和開發,讓寧夏出版能在全國形成特色。要堅持用戶為本的理念,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讀者的閱讀行為和習慣,構建形式多樣的內容生產體系,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服務于讀者。這就要求寧夏出版行業的相關管理人員要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發展的主要模式,養成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思維方式,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推進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的順利融合。
傳統出版單位的主業還是內容的策劃和生產,應該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經營作者隊伍,多出好書,要向國內一些文化公司和做數字出版比較成功單位學習,借鑒他們的選題策劃能力,發現和經營作者的能力,堅持內容為王,在目前這一階段,傳統出版單位多出精品力作,同時將這些圖書的電子版權簽到本單位,為開展數字出版打好版權基礎,電子版權盡可能簽署作者的完整授權,期限也應該相對長一些,否則還沒等數字產品推向市場,版權已經到期。寧夏出版業在守住教材教輔這個市場的同時,還要加快優質出版圖書內容的數字化進程,率先在教育領域推進數字化出版。從集團整體發展考慮,頂層設計,立足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業務互動與互補,打通出版的產業鏈,增加技術投入,提高出版單位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優化出版工作流程,積累資源,打造具有一定規模的數字資源庫,實現內容資產的有效管理,不斷延伸出版產業鏈,探索并形成適合于寧夏出版融合發展的盈利模式。
數字出版需要復合型人才,目前傳統出版單位的編輯大多是學中文出身,而數字化轉型和媒體融合需要既懂出版又懂技術和市場營銷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寧夏的出版單位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有所規劃,根據出版融合業務的需要,引進懂得數字出版的技術人才,同時加強對現有編輯隊伍的培訓工作,因為出版融合首先是專業人才知識的融合,出版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敏感的選題策劃意識、不斷創新精神的人才,要求編輯懂一些數字媒體和網編技術,有效應對編輯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寧夏出版業除了缺乏頂層設計的體制、機制問題外,人才瓶頸也成為制約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了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人力資源部門需要為出版單位積極營造引進專業型數字出版人才的環境,一方面吸收專業對口的應屆優秀大學生進入出版單位;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出版單位自身發展的考慮,加強對現有的編輯人員的培訓,使編輯人員具有技術技能,同時培養其市場復合數字出版產品的營銷能力,以適應出版融合的需要。否則,寧夏的出版業將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受技術、人才、資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數字產品,失去融合發展的大好時機。
寧夏出版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加強頂層設計,有步驟地穩妥推進轉型升級,用爭取到的國家出版融合項目資金和企業自身投入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推進對企業融合發展有實際應用價值和良好前景的項目建設,打好資源基礎和技術基礎,實現項目的造血功能。借助外力,調動內力,加強出版單位產業鏈之間的溝通合作,廣泛進行資源整合,搭建數字內容共享平臺,實現資源、人才、平臺的融合,使寧夏出版融合發展早日步入良性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