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欣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中“播音發聲實踐訓練”課程已經使用多年,其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如體驗式教學、實踐性教學、小班化教學等。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到來以及新媒體思維對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教學應相應作出調整。積極的觀點是,設計適合傳媒專業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設計整合新媒體思維的教學手段,設計師生互動的開放性和認可性,實現被動適應型的轉變。
在傳統播音發聲教學中,已經被驗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就教學效果而言,這些傳統的發聲教學方法,能夠完成對學生個性的開放,同實踐行為的接軌,同時也為教師們積累了相關的教學經驗。在課堂設置上,以小班授課為主,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有比較突出的效果,教師在教授上有針對性。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廣泛的應用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手段上,能夠有效的使用包括錄音、配音、觀摩等手段,配合專業演出和期末匯報等形式,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都得以發揮,達到了教學的基本目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問題。
作為課堂知識延伸的手段,在傳統教學中,主要依靠的是布置作業、課上提問等手段。這就造成了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對初學者來說,由于專業知識的不足,對發聲部位結構的不了解,有限的課堂解說,導致他們不懂科學發聲,對于練習的結果不能分辨好壞對錯,結果就是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卻并沒有明顯的進步,甚至造成聲帶永久的破壞,抱憾終身。
就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而言,不管是在哪個院校當中,播音發聲課程都是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素質的提升。因此,對于播音發聲課程的教學方法,必須精益求精,緊跟時代,做到繼承中發展,發展中突破。
目前,雖然有部分院校已經開始著手引入多媒體在教學當中,但在教學手段上,依舊被動與傳統。在教學課堂上,以錄音和錄像之類的設備為主要手段,在教學中處于輔助地位。對于時下流行的APP、小程序、微博和微信等,始終未能同教學聯系起來。
曾經,對于播音發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檢驗,主要依靠教師的經驗。后來將語音測試引入,并將軟件應用于教學和測評中,有效的解決了測評難的問題。同時,該軟件還能用于糾正發音的流程和準確的問題。當然,基于技術原因,該軟件在個性化和藝術化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除此之外,錄音和錄像設備也在教學中有所展現和應用。可以說,這也是現階段播音發聲教學中主要應用的方法。配合錄音軟件以及錄像設備,學生能夠將自己的作品或者優秀的作品反復播放,教師也能夠及時點評和糾正學生的錯漏之處。
這種教學方法,效果是顯著的,也是目前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模式的死板,學生在錄制的時候很難發現問題,由于缺少互動,教師要很長時間之后,才能發現問題,而在這段空窗期,很有可能將問題遺漏,或者造成問題反復出現,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逐步使用多媒體終端,實現教學雙方的有效互動。在形式上,主要分作課堂形式和課外形式。
課堂形式主要是由教師操作,在后臺控制場景、角色、臺詞或者訓練科目。學生通過顯示器進行學習和提問。現場教學、現場評測、現場指導,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該形式更適合日常教學、學生團隊的合作以及課后作業的錄制等。
課外形式,主要基于移動客戶端,實現課堂與寢室互聯、教師與學生課后互動。在使用途徑上有兩種:其一,借由語音學的研究成果,在學生的個人電腦上,安裝操作系統,完成作業以及解決課程上出現的問題,如,語音的標準化問題,呼吸問題,重音和停連的問題等。其二,是借用音頻剪輯軟件系統,實現聲音的編輯制作,有效解決自主實驗的問題。
此外,為了方便教師發送作業,評測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可以建立互動平臺。該平臺可以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形式,包括蘋果手機、安卓手機、平板、電腦等,均可安裝。在APP和小程序上,可以獨立制作,也可以基于微博或者微信的自帶功能。利用云計算,實現多媒體資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在課后也能提供持續性的專業指導。保障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教材的隨身攜帶,促成了教學雙方的互動,提高了高質量資源的分配和共享等。
新媒體資源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教學顛倒”不再停留在口號層面。播音發聲的教學方法不僅限于課堂上的“小班”的“三維”模式,還可以及時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形式的“四維”互動。教學不僅局限于室內和室外,而且在浴室、公共汽車和工作室也可以完全數字化虛擬。新媒體、多媒體平臺的合理開放,微信等互動通信方式的教學開發、軟件和硬件應用的計算設備,都有可能實現多樣化的手段。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共享互動,更可以模擬和評價受眾是否受到歡迎和喜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