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具體效果。方法 選取某院分娩期的產婦100例,采用平均分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分娩技術,觀察組患者則是采用無痛分娩的技術。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分娩時間也小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產婦無痛分娩的技術,能夠幫助產婦順利生產,因此無痛分娩技術值得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關鍵詞】無痛分娩;產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具體效果,同時有效減少醫院產婦生產過程中的痛苦程度,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幫助其盡快出院。同時也為醫療機構中婦產科產婦生產提供了最為科學有效的方式。選取某院分娩期的產婦100例,采用分組方式,給予兩組產婦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的時間、疼痛情況、剖宮產率等情況,現比較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分娩期的產婦100例,采用平均分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6.7±1.9)歲,停經時間為39~41周,平均時間為(40.3±0.4)周;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4~36歲,平均年齡為(27.2±1.7)歲,停經時間為39~41周,平均時間為(40.5±0.1)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停經時間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分娩技術,主要就是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給予其常規的指導方式,并且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以便于幫助產婦順利分娩。
觀察組患者則是采用無痛分娩的技術,其中主要的操作方式為:在子宮開口2~3 cm的時候,麻醉師需要對產婦進行腰椎穿刺,并且對其蛛網膜下腔位置注射少量的麻醉藥物。然后通過導管連接電子鎮痛泵,導管不能夠插入過淺,避免造成導管滑落現象。在導管沒有回血的情況之后,按照產婦的疼痛狀況及時輸送藥物。如果產婦依然出現疼痛的情況,可以自主增加藥物。
1.3 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主要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的時間、疼痛情況、剖宮產率等情況。其中疼痛情況分為三級,疼痛程度最輕為一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以上比較能夠得出結果,觀察組產婦的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分娩時間也小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分娩主要指的就是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個體和人類的過程,整個分娩的過程有三個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產婦會產生非常強烈的疼痛感,如果疼痛過于強烈,會對產婦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為了緩解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情況,臨床醫學分析出無痛的分娩技術,所以本文也重點探討和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具體效果,同時有效減少醫院產婦生產過程中的痛苦程度,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幫助其盡快出院。以此選取某院分娩期的產婦100例,采用分組方式,給予兩組產婦不同的分娩方式,最終比較得出的結果如下:
經過以上比較能夠得出結果,觀察組產婦的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分娩時間也小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以上比較得出的結果能夠看出,給予產婦無痛分娩的技術,能夠幫助產婦順利生產,同時減少產婦的分娩時間、疼痛情況,同時剖宮產的幾率明顯減小,因此無痛分娩技術值得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 華.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31-33.
[2] 周艷鵬.淺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5):2987+2990.
[3] 安艷梅.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151-153.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