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飛
摘 要:目的 觀察PCT在早期診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評價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2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設為肺炎組,選擇同期于我院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兒設為健康組,均展開PCT檢測,對比分析檢測結果。結果 肺炎組新生兒PCT水平高于健康組新生兒,且肺炎組PCT陽性檢出率(98.39%)高于健康組(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細菌性肺炎患兒PCT陽性檢出率為95.24%,高于支原體肺炎患兒PCT陽性檢出率(80.00%)及病毒性肺炎患兒PCT陽性檢出率(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病毒性、支原體、細菌性肺炎患兒的PCT水平及陽性檢出率均有所下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兒中,PCT有較高敏感性,展開檢測可促進早期確診率的提升,并對不同類型的肺炎進行明確,以便于盡早干預治療。
關鍵詞: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診斷;降鈣素原
中圖分類號:R722.1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3.056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3-015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ole of PC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evaluation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62 neonates with infectious pneumonia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s pneumonia group.60 healthy newborns bor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y group.The PCT tes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level of PCT in pneumon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group,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CT in pneumonia group was(98.39%)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group(3.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PCT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was 95.24%.PCT posi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80.00%)and PCT posi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viral pneumonia(79.1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PCT level and positive rate of children with viral,mycoplasma and bacterial pneumonia decreased,th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CT has a high sensitivity in neonates with infectious pneumonia,and it can promote the early diagnosis rate.Different types of pneumonia were identified to facilitate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Diagnosis;Procalcitonin
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需盡早確診并及時治療,以確保新生兒生命安全[1]。對此類患兒展開治療時,針對不同的發病原因,需采用不同方式,早期診斷中對感染病原菌進行明確極為關鍵。以往臨床對病原微生物展開檢測時,主要通過痰、血培養進行,但對時間、設備的要求較為嚴格,且檢測結果容易被抗生素干擾[2]。而降鈣素原(PCT)是常見炎性指標,在感染性疾病診治中被廣泛應用,近年來我院將其應用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診斷中,為進一步明確其價值,本次研究對62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健康新生兒的PCT檢測結果對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62例,設為肺炎組,所有患兒均已明確診斷,排除吸入性肺炎、其他先天性疾病。其中男32例,女30例,日齡3~25 d,平均日齡(14.2±5.4)d,病毒感染24例,細菌性感染21例,支原體感染15例。選擇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兒60例,設成健康組,其中男29例,女性31例,日齡3~26 d,平均日齡(14.3±5.6)d。兩組新生兒家屬已對此次研究詳細了解,同意參與。兩組患兒性別、日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可比。
1.2方法 兩組新生兒均于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液2.0 ml,離心處理,3000 r/min,共5 min,取血清,分裝,于-20 ℃的冰箱中進行保存。隨后通過Brahms快速半定量法對PCT展開檢測,儀器、試劑盒均來源于羅氏公司,檢測操作完全依照說明書展開。PCT>0.2 ng/ml即為陽性[3]。
1.3觀察內容 ①對兩組PCT水平、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分析;②對肺炎組細菌性、病毒性、支原體患兒的PCT水平進行對比;③對肺炎組不同患兒治療前后的PCT檢測結果進行對比。
1.4數據分析 研究數據處理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PCT檢測 肺炎組新生兒PCT水平高于健康組新生兒,且肺炎組PCT陽性檢出率高于健康組新生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肺炎組不同患兒的PCT水平及陽性率 細菌性肺炎患兒的PCT水平、陽性率均顯著較病毒性、支原體肺炎患兒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對比肺炎組不同患兒治療前后PCT水平與陽性率 治療后,病毒性、支原體、細菌性肺炎患兒的PCT水平均顯著較治療前低,陽性率也顯著較治療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可致使患兒死亡,需及時展開治療。在新生兒死亡的原因中,感染性肺炎占主要地位,此病的發生主要由病毒、細菌等經口、鼻進入呼吸道所致[4]。因此,對于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盡早確診極為關鍵,但感染性肺炎的早期癥狀、體征不具特異性,早期確診有一定難度。同時,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有多種類型,展開治療時,需對具體類型進行明確,以便于合理用藥展開治療。感染與血清炎癥標志物有極為緊密的聯系性,對機體有無感染進行判定中,臨床上通常會展開血清炎性標志物的檢測,PCT是其中常用的一種。
PCT的屬于降鈣素前體的一種,由氨基酸(116個)組成,正常生理狀況下,此物質主要通過甲狀腺C細胞進行分泌與合成,血清中的水平極低,一般僅在0.1 μg/L以下[5]。若肝、腎、肌肉組織等有感染性的疾病存在,則炎癥細胞會對PCT產生作用,使其生成增多,并進入到血液中,致使血清中的PCT升高,且感染程度越高,PCT水平越高。因此,PCT的感染性疾病的診斷、預測、評估等臨床工作中廣泛被應用。相關研究表明,PCT的升高與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細菌內毒素等聯系緊密,機體被感染后,PCT迅速上升,且有較長的半衰期、良好的體外穩定性,便于臨床檢查[6]。
關于新生兒血清中的PCT,國內外大量研究展開不同時段的檢測,發現新生兒出生后,PCT會有上升趨勢,巔峰在18~30 h內達到,42~48 h便可逐漸恢復正常,72 h后與成人接近[7]。但如果新生兒有炎性疾病出現,則PCT會早期出現異常升高,一般于炎性感染的24 h后展開檢測即可見[8]。因此,近年來對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展開診斷時,我院常對PCT這一指標進行檢測。
本次研究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健康新生兒的PCT展開檢測與對比,結果顯示,肺炎組PCT為(2.31±0.24)ng/ml,對照于健康組的(0.19±0.2)ng/ml顯著較高,且肺炎組PCT陽性檢出率98.39%,比健康組的3.33%顯著較高,P<0.05。此結果表明,在感染性肺炎新生兒中,PCT有較高敏感性,對其實施檢測可盡早明確新生兒是否有感染性肺炎存在,以促進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早期確診率的有效提升。此外,本次研究還對病毒、細菌、支原體感染三種類型的感染性肺炎患兒PCT檢測情況展開了對比,細菌性肺炎患兒的PCT是(2.29±0.14)ng/ml,分別與支原體肺炎的(0.30±0.05)ng/ml、病毒肺炎的(0.31±0.07)ng/ml對比較高,且細菌性肺炎陽性率是95.24%,和支原體肺炎的80.00%、病毒性肺炎的79.17%對比也較高,P<0.05。可見,對于不同類型的新生兒感染性肺炎,PCT有所差異,因此可將PCT應用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鑒別診斷中,以便于對具體的肺炎類型進行明確。治療后,病毒性、支原體、細菌性肺炎患兒的PCT水平均顯著較治療前低,陽性率也顯著較治療前低,P<0.05。這進一步表明,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PCT敏感性較高,積極展開檢測不僅可促進早期診斷準確率的提升,還能夠將其應用臨床干預效果的評價中。
綜上所述,對于疑似發生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兒,臨床上可積極展開PCT檢測,以促進早期診斷準確率的提升,以使患兒能夠盡早得到有效干預。
參考文獻:
[1]李建華,姜曉云.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的表達及三者聯合檢測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0):5204-5205.
[2]陳雪筠,盧燕玲,黎惠章,等.PCT、CRP、WBC聯合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診斷及療效判斷中的價值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5,39(3):278-279.
[3]徐向勇,李正峰.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515-2517.
[4]林艷,李微,黃穎璇,等.血清PCT與hs-CRP對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7,28(10):1627-1628.
[5]王彬.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血清生化指標檢測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5):226,228.
[6]李慎曄,楊旭光,衛茜.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10):1962-1964.
[7]袁國平.新生兒重癥監護病區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及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5):614-616.
[8]李晶,何海蘭,朱小石,等.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學,2014,26(5):649-655.
收稿日期:2017-10-11;修回日期:2017-10-1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