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峰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療效。方法 選取收治入院的老年癡呆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先后次序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西醫藥治療,給予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比較分析兩組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76.00%(2=5.0003,P=0.0253)。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4.00%(x2=4.1528,P=0.0416)。結論 應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老年癡呆病的療效優于單純西醫藥治療,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9.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2
老年癡呆病是屬于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老年癡呆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降低,識別能力降低[1]。老年癡呆病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包括記憶力嚴重降低以及識別能力嚴重降低。早期老年癡呆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僅會表現為沉默少語,或者不愿意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等,隨著疾病持續發展,后期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越來越嚴重,導致患者缺乏基本倫理道德觀念。老年癡呆病是屬于人體大腦持續性退行性病變,隨著年齡增長,老年癡呆病發生率也隨著增加。臨床對于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的老年癡呆病以通過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分析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療效。現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入院的老年癡呆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先后次序分為兩組。對照組:男12例(48.00%),女13例(52.00%);年齡65至87歲,平均為(75.50±3.85)歲;病程1至6年,平均病程為(2.25±0.75)年;癥狀表現:記憶障礙有6例(24.00%),精神錯亂有5例(20.00%),幻覺妄想有1例(4.00%),語言功能障礙有13例(52.00%)。研究組男13例(52.00%),女12例(48.00%);年齡66至88歲,平均為(75.40±3.90)歲;病程1至5年,平均病程為(2.28±0.68)年;癥狀表現:記憶障礙有5例(20.00%),精神錯亂有6例(24.00%),幻覺妄想有2例(8.00%),語言功能障礙有12例(48.00%)。兩組老年癡呆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施行西醫藥治療,具體:藥物選擇奧拉西坦注射液15 g加尼麥角林加尼莫地平,持續治療3個月。
1.2.2 研究組
給予研究組患者施行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即奧拉西坦注射液+中藥補腎益智湯。奧拉西坦注射液用法劑量具體:4 g/d,持續治療3個月。中藥補腎益智湯具體方藥包括:枸杞子15 g,當歸15 g,熟地黃15 g,柏子仁15 g,川穹10 g,遠志10 g,石菖蒲10 g,水蛭3 g;水煎服;一日1劑,分早午晚3次溫服(餐前)。持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仔細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療效,并作比較分析。
1.4 療效判定標準
結合本次研究工作內容以及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判定,分為4度,包括顯效、有效、好轉及無效。其中,顯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表現均消失,可以自理生活,且有記憶力、判斷力、計算能力,能夠進行一般社會交往。有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表現未完全消失,部分生活可以自理,有記憶力、判斷力、計算能力,對一般常識問題可以理解。好轉:經治療后部分臨床癥狀表現消失,但不可自理生活,記憶力、判斷力、計算能力較差,病情不穩定而且容易復發。無效:經治療后未達到顯效、有效、好轉標準。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的療效比較
經治療后,其中有15例顯效,顯效率為60.00%(15/25),有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20.00%(5/25),有4例好轉,好轉率為16.00%(4/25),有1例無效,無效率為4.00%(1/25),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24/25)。其中有9例顯效,顯效率為36.00%(9/25),有6例患者有效,有效率為24.00%(6/25),有4例好轉,好轉率為16.00%(4/25),有6例無效,無效率為24.00%(6/25),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19/25)。兩組比較可知(x2=5.0003,P=0.0253)。
2.2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有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1/25);對照組有4例惡心,有2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6/25);兩組比較可知(x2=4.1528,P=0.0416)。
3 討 論
老年癡呆病是臨床常見疾病。老年癡呆病屬于多種病因機制的疾病,患者伴有神經化學變化以及特征性神經病理性變化。老年癡呆病與遺傳、環境、機體代謝、年齡、頭部外傷等多種病因因素關系密切。早期老年癡呆病患者的病情不明顯,而隨著疾病持續發展,癥狀會越來越嚴重[2]。
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主要與環境因素、代謝因素、遺傳因素、頭部外傷因素及老齡等有關。結合老年癡呆并的發病機制特點,充分了解掌握,從而根據老年癡呆病患者的的疾病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往臨床結合老年癡呆病的疾病特點,以采取西醫藥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西醫藥具體一定毒副作用反應,且藥物依賴性強,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3]。在中醫藥中,老年癡呆病屬于“神志病變”、“健忘”、“癲狂”等病癥范疇。老年癡呆并患者多表現為肝腎虧損、心脾不足、經血減少、腦脈缺氧等,臨床結合患者的疾病特點以及身體狀況,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可以明顯提高療效,避免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疾病預后。本次研究中,在西醫藥奧拉西坦注射液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補腎益智湯的療效滿意。中藥補腎益智湯方藥治療原則為補腎添精,逐於通竅,可以從疾病根本上對癥治療,使腦神經細胞代謝有效改善,并且營養神經元,從而有助于提高療效,改善疾病預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4]。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老年癡呆病的臨床疾病特點,應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使用西醫藥治療的臨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婷,周 靜.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治果分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8):96-97.
[2] 李世信.探討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5,9(12):128.
[3] 王子峰.探討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7,17(10):22.
[4] 高麗杰.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16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