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
摘要:近幾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同時迎來的是生態環境問題,當下中國生態環境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在惡劣情況下如何實現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中所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主要是對我國生態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以期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策略
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促進社會生產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環境難題,如果不及時的對我國生態環境加以保護并尋求可持續性發展的策略必將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各個方面。
一、我國生態環境現狀
當下,我國正在面臨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程度已經急劇上升,并且還有更加惡化的情況。在此主要從水資源、土地沙漠化、大氣污染等幾個方面進行簡要概括。
(一)水資源。當下我國水資源十分匱乏,而且呈現水資源分布不均,部分被污染的情況,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都在南方,北方所擁有的淡水資源還不足南方的1/4,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600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情況,但是就當下發展趨勢而言,這一數字還會上升,還會有大量的城市缺水。除此之外,面臨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的浪費,由于工業化生產,大量工業廢水肆意排放,嚴重污染我國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資源[1]。
(二)土地沙漠化。實際上土地沙漠化與水資源缺少存在密切聯系,可以說土地沙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水資源的缺少。除此之外,大量的砍伐、建筑使得綠化面積減少,也進一步促使了我國土地沙漠化的加劇。當下我國土地沙漠化面積正在急速上升,受傷沒化影響的人口也隨之增加,同同時農田和草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土地沙漠化現象更加嚴重直接影響了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甚至是生存。
(三)大氣污染。近幾年來,我國工業正在迅速的發展強大,而工業發展的背后是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污染。尤其是在工業集聚地經常會出現霧霾天氣,大量極細微的干成立均勻的分布在空氣中,使得空氣十分污濁、有害。大氣的污染對于人們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2]。
除了以上幾點,我國生態環境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而且這些問題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可以說,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十分不到位,直接侵害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于人們的健康發展,而且從更大的一個方面來講,我國生態環境的破壞正預示著我國正在走,環境保護治理的下坡路,如果長此以往必將會降低我國綜合國力,影響我國綜合建設。
二、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策略
(一)提高公民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我國人民永遠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破壞者,人民的態度和行為直接決定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結果。所以對此一定要積極的提高我國人民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首先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從思想上影響人民的態度和行為,下到農村生態環境教育宣傳,上到政府生態環境教育宣傳,擴大宣傳范圍,加強宣傳力度。其次是要采取強硬手段,制定相關管理機制,對生態環境破壞者加以懲治,大力提倡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必要時可給予物質獎勵。最后,一定要讓人民從思想上根本上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有組織、有紀律、科學的制定思想教育幫扶,以“結對子”的方式來進一步保證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有序進行。
(二)創新發展綠色科技,用科技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強大的科技足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快其可持續發展,所以政府一定要注重綠色科技的創新發展,家先進的科技,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近些年,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強大科技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此所提出三方面建議,第一點一定要大力引進創新型人才,創新是發展生產的原動力,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我國是人口大國,但是并不是人才大國,所以一定要積極的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為其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第二點是加大綠色科技投入,綠色的科技能夠減少資源浪費,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太陽能發電綠色無害,既沒有資源的浪費,也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這就是綠色科技的亮點[3]。第三點是推動科技發展,只有科技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當下生態環境中所存在的問題,才能夠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
我國生態環境中說存在的一大主要問題就是資源的浪費,加大資源保護和利用是我國當下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這些資源有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只有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才能夠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更有可能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一定要加強此方面的意識,保護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比如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粉塵等都不能夠直接排放,所以可以想方設法對工業生產中的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的利用,盡可能的實現循環經濟,這樣更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工業生產建設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際上就是指經濟增長由不可持續轉為可持續發展模式,由粗放型轉為集約型模式,由技術引進型轉為自主創新型,由忽略環境型轉為環境友好型,由高碳生活型轉為低碳生活型,由第二產業帶動經濟模式轉為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經濟模式,由少數人致富轉變為共同致富。當下我國許多領域仍然沒有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尚未優化工業生產建設,這種情況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4]。所以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中,一定要積極的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優化工業生產建設,進行綠色生產經營。
參考文獻:
[1]郭越龍. 農業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韓長賦強調:堅持不懈推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夯實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基礎[J].現代畜牧獸醫,2015(08):61-62.
[3]朱天龍. 草原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4]奚瀟. 我國現階段生態補償機制問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