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自主愉悅,能反應幼兒的已有經驗,并且不受場地、時間影響。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的角色則是材料的支持者、游戲的觀察者和游戲的參與者。在游戲結束教師通常會組織集體進行分享交流,其目的就是使幼兒在分享交流中得到共性的發展,使其成為一次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 分享;交流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051-02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自主愉悅,能反應幼兒的已有經驗,并且不受場地、時間影響。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的角色則是材料的支持者、游戲的觀察者和游戲的參與者。在游戲結束教師通常會組織集體進行分享交流,其目的就是使幼兒在分享交流中得到共性的發展,使其成為一次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以下以中班角色游戲主題《飛機場》為例,分析教師在基于觀察后的分享交流活動中與幼兒共享快樂,并推動游戲發展的過程。
一、在行動中分享快樂
案例背景:
十一假期后,孩子們回到幼兒園,津津樂道于假期中的出游活動,有的說我乘飛機去看了長城,有的說我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要乘很久很久的飛機。在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原來“乘飛機”成了最近很“行”的事情,是最近他們最感興趣的所在。
1.滿足后的快樂
案例一:我們需要一架飛機
注意:
小軒今天是警察,他拿了紅綠燈在指揮交通。綠燈了,媽媽冰冰正要帶著寶寶穿馬路。小軒伸出手攔住了他們,并說:“現在飛機要起飛了,請你等一等!”冰冰說:“可是現在是綠燈啊!”小軒說:“我今天是飛機警察,我正在給飛機指揮交通,等飛機起飛后,你就可以走了。”
識別:
在之前的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警察分為三種:巡邏警察、交通警察、辦公室警察。在今天的游戲中,小軒生成了一個新的警察角色——飛機警察——源于假期中幼兒在機場的所見所想。顯然其他幼兒也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在假期中都有乘飛機的相關經驗。結合近期開展的主題《周圍的人》“關心周圍人們的活動,了解常見社會成員的工作與我們的關系”相關經驗,“造飛機”這件事勢在必行!
回應:
在交流分享中,小軒說:“今天我做了飛機警察,我在指揮飛機。”并且表達了希望有一架飛機的愿望。教師則有意識的追問;“一定要飛機嗎?其他朋友你們覺得呢?”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議論起來“飛機警察上班的地方就在飛機上,是需要有一架飛機的”、“我乘飛機的時候看到好多飛機警察”、“有了飛機我們可以乘飛機出去玩了!真棒!”
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引發了其他幼兒熱烈的討論,而討論的結果顯然是需要的。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造飛機吧!
在之后的幾天里,圍繞著飛機的模樣,孩子們開始設計制造飛機。孩子們收集了各種飛機的圖片帶到班級來,有的孩子還在家與父母一起了解飛機的不同部位,討論如何制作飛機,確定了飛機是由機頭、機尾、機翼所組成。此外,我們共同收集了許多大紙箱為制作飛機做準備。
在制作飛機的過程中,雖然搭建的過程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但經過兩個星期的搭建,“飛機”終于“起飛”了。
思考:教師在觀察游戲時,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課程目標,讓游戲后的分享交流成為教師落實目標、實施教育的有效手段!
2.分享成功后的快樂
案例二:飛機有方向盤啦
注意:
小航成了今天這架飛機的機長,他指揮著大家把椅子搬到“機艙”內,并招呼大家都上飛機坐好。剛準備開飛機,發現這架飛機上沒有方向盤,小航抓抓頭,小眼睛看到了不遠處的材料柜,一個想法已然在腦中呈現。他走到材料柜,在放紙板的箱子內找到一個圓形的紙板,剛想拿走,又拿了一只勾線筆在圓盤上畫了幾筆,一個方向盤做好啦!
拿著飛機的“方向盤”,高興地開起了飛機,一會兒左轉彎,一會兒右轉彎,一會降落,一會兒起飛,別提有多高興了。
識別: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模仿來反映成人世界,這種反映往往來自于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理解。通常在游戲中出現的模仿行為都是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或是印象特別深刻的。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小航都是積極地、愉悅地,在“開飛機”的過程中獲得了滿足。今天他能用圓形的紙板替代了方向盤來實現他“開飛機”的這一情節構想,并且得到了其他幼兒的認同。我想,此時小航最需要的是這樣一個抒發心情、與他人共享快樂的機會。
回應:
在游戲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師給小航提供了一個充分講述的機會,通過與幼兒之間的對話,將游戲中的點滴加以梳理,大家聽著小航說著開飛機的趣事,特別是幫助飛機做了一個方向盤,非常地快樂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體會著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快樂,理解幼兒的情感需求。最重要的是支持鼓勵,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于他們游戲時的尊重。
思考:游戲后的分享交流教師通過對話、提問等等方式將幼兒在游戲中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并進行梳理,幫助其他幼兒獲得一些積極的經驗,使之成為幼兒與他人分享快樂的途徑。
3.解決矛盾后的快樂
案例三:飛機上不能吃東西
注意:
小博今天是機長,懿懿是“麥當勞”的老板,她帶著一籃子“可樂”乘上了飛機,并把“可樂”分給了一起其他乘客,還分給了機長小博。
機長拿到可樂后,馬上對懿懿說:“飛機上不能吃東西!”
懿懿說:“可以吃東西,我在飛機上吃過東西的?!?/p>
小穎說:“對,我也吃過的。還吃過面條呢!”
另一位乘客小琪說;“可以吃的。”
小博說:“今天我是機長,我說不可以吃就是不可以吃?!?/p>
結果,為了在飛機上能不能吃東西的問題,雙方各執一詞,造成今天的飛機一直處在延誤的狀態……
識別:
飛機上到底能不能吃東西?生活中顯然是能吃的。但游戲的主體是孩子,作為教師要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和推動游戲的發展,前提是尊重幼兒的想法和選擇。我們恰恰可以利用這一教育契機引發其他幼兒對于“飛機上是否能吃東西”的思考,鼓勵幼兒在分享交流中解決問題。
回應:
思考:體驗到了同伴間的互助,問題解決后的輕松愉悅,更是一種對于第二天游戲的隱隱期待。這也是游戲的樂趣所在,分享交流中的快樂所在。
二、在感悟中品味快樂
走進你們、了解你們、讀懂你們,讓分享交流活動更加有滋有味。
品味你們的快樂:
體驗的快樂——“欣欣——我今天在飛機上做警察,大家遇到了麻煩都會來找我,我可威風了?!?/p>
分享的快樂——“伯陵——今天飛機上有了安全帶,是我用長長的管子做的!大家都系上了安全帶!”
發展的快樂——“瀚森——我感覺今天的游戲有點有趣,在飛機上有好多好吃的東西,我很高興!”
品味我的快樂:看到你們積極愉悅地投入游戲我很快樂、看到你們在分享中自信的表達我很快樂、看到你們積極思考幫助同伴解決問題我很快樂、看到你們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快樂我很快樂。
收獲:
1.幼兒游戲中的快樂有很多,有來自于教師同伴的支持合作、來自于對一個小物品的改造、來自于解讀一個問題后的滿足,更有來自于獲得同伴的喜愛和肯定,孩子游戲中那份珍貴的快樂,教師要善于觀察、耐心解讀。
2.交流分享時讓幼兒把游戲中的快樂充分表達出來,這些話題才是孩子們真正感興趣的,如在飛機上開始有飛機餐再也不擔心餓肚子了,機長新發明了兩個飛機加速器,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讓幼兒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對于幼兒的尊重與認可,在分享中延續游戲的快樂和精彩。
3.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解決孩子們游戲中的困難、滿足孩子的體驗與表達、支持孩子們經驗的再現和大膽的創想,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分享。
關于飛機場的那些事,我想會越來越豐富和精彩,而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也會傳進我們的耳朵里,共享他們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新世紀課程·幼兒園教師用書(游戲課程).珠海出版社,1998(8).
[2]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游戲活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走進游戲走進幼兒.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