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抓好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以生為本,提高課內閱讀的實效性,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相關的銜接式閱讀,引導學生樹立大閱讀觀,同時教師要運用教學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閱讀活動,做好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 課內外閱讀;銜接;大閱讀觀;閱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TM92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62-01
經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髓,經常閱讀,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言談舉止和精神世界。特別是小學語文高段的名篇名著,在結構安排、語言運用以及蘊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都獨具匠心,堪稱典范。授課教師既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閱讀課程資源,完成對文本內容的教學,又要適時引入相關原著內容的閱讀,激發學生閱讀整本經典名著的興趣,實現課內外閱讀教學完美銜接。在多年高段語文教學中,我反復探索、實驗、總結,得出了以下幾種課內外銜接的教學策略。
策略一、品讀語言,賞析人物
在經典名著中,字字珠璣,句句精華,語言的精妙隨處可見。在經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品味精彩的語言文字,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名著魅力,感悟文化經典。
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紅樓夢》選段《“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描寫“鳳辣子”王熙鳳外貌及言行的一系列詞句,我采用“探究三部曲”方式進行。一部曲:觀其形,初識王熙鳳。讓學生找出描寫王熙鳳外貌和衣著打扮的語句,反復品讀,從中體會到她的“服飾華麗”、“地位尊貴”;特別是形容她的經典名句:“一雙丹鳳三角眼……丹唇未啟笑先聞”,感受到她的“美麗刁鉆與威嚴”。二部曲:聽其言,又識王熙鳳。為了讓學生更深入領悟王熙鳳語言表達的藝術,理解她的性格特點,教師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笑聲中入場,再創設情景體驗,理解到王熙鳳對黛玉的關懷備至并不是真心,而是為了討好賈母、炫耀權勢,演給眾人看的一場戲。三部曲:側面觀,再識王熙鳳。指導學生抓住黛玉的納罕以及賈母對王熙鳳遲到而來的“笑道”等描寫的語句,感受出王熙鳳因備受賈母寵愛而潑辣張揚的性格特點。
品讀完課文中精彩語段之后,孩子們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充滿了好奇,迫切想要了解她的更多故事。于是,教師順勢引導,在多媒體上向孩子們出示了賈寶玉、林黛玉等經典人物的描寫片段和劇照,學生們讀得津津有味,評得頭頭是道,對《紅樓夢》這本書有了極大的閱讀欲望。一個王熙鳳,引出了一部《紅樓夢》,學生滿懷期待地去叩響古典文學名著那神圣的大門。
策略二:情節再現,暢談感受
對于較長的經典名著類文章,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采取抓故事情節進行賞析的教學策略,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循序漸進,實現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如在《景陽岡》、《草船借箭》等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先課外再課內的兩大板塊進行。
板塊一是課外自主準備:教師提前一周布置“自主閱讀原著或觀看相關影像,結合課文內容,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為課堂上進行展示評比做好準備”等相關預習任務。孩子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對課文及原著進行初步了解。這種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既給了他們閱讀了解原著的動力和時間,又有利于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板塊二是課堂展示點評: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研讀,抓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品讀關鍵詞句,分析各人物特點和故事背后的意境,品味文中語言藝術的“文味兒”;然后讓課前準備好的小組上臺進行模仿表演,師生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在演、觀時的獨特感受,體會名著故事的“戲味兒”和“趣味兒”。
課外自主探究和課內體驗式閱讀的課內外銜接式教學,有效地深化了學生對名著類文章的個性解讀和對經典名著的全面認識。
策略三:單元整合,走進名家
單元整合教學是依據單元教材或單元主題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語文教學活動,它能彌補教材的缺憾,充分地圍繞某個主題進行教學,目標指向明確,利于知識的吸收與能力的獲得,能騰挪出一定時間進行課堂內的海量閱讀,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閱讀視野。
拿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走進魯迅”單元主題來說,本組四篇課文中只有一篇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人眼中、不同角度筆下的魯迅綜合在一起,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生動。本單元整合教學可分為三步驟進行:(一)搜集魯迅的資料,預習單元全部課文。單元預習任務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收集有關文字資料或觀看影像資料,思考完成課后的相關問題。(二)課堂探究,領悟主旨。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從《少年閏土》中感悟到了悲涼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魯迅,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看到了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從《一面》中讀到了對知識一絲不茍,同情、關懷進步青年的魯迅,從蕭紅和巴金的文章中體會到了有民族氣節、令人敬仰的魯迅。(三)課外閱讀,交流收獲。班級組織召開“魯迅作品閱讀交流會”,同學們用閱讀記錄卡、手抄報和讀后感等多種形式,交流對魯迅及其文學作品的認識,分享讀書的喜悅。
這種單元整合教學策略,有效地實現了由單篇閱讀到名家整本書閱讀的課內外銜接式閱讀教學目標,加深了學生對名家及其作品的了解。
經典名著教學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傳播,是人生哲理的傳承,作為教師,探究并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閱讀、欣賞的方法,養成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積淀豐富的文學底蘊,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