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輝
摘 要 繪本作為兒童文學的重要門類,近幾年在社會上得到了普遍推廣,被運用于教育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領域。在小學階段的繪本讀寫教學中,我們重點的目標指向是什么呢?總體是指向“欣賞”和“創作”繪本的雙線能力,具體可以從故事內容、圖文關系、繪本結構、主題內涵這四個維度出發。
關鍵詞 繪本;繪本讀寫教學;目標指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204-01
一、“繪本讀寫教學”的背景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兒童教育普遍受到關注,國內出版社紛紛引進、翻譯國外優秀作品。繪本以其獨特魅力,受到孩子們的青睞,不少成年人也為之著迷。繪本在教育領域大放光彩:從不同階段看,繪本主要運用于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特殊教育;從不同領域看,繪本在語文、美術、數學、科學等方面都有影響。
(一)何為“繪本讀寫教學”。繪本運用于教育的不同領域和不同階段,這里討論的階段是小學,領域不是單純的語文或美術,而是將“繪本讀寫”單拎出來,將其平行于語文、美術,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討論。“繪本讀寫教學”緊緊圍繞“繪本”這一文學體裁的本位,展開“讀”與“寫”的教學,“讀繪本”指欣賞繪本,“寫繪本”指創作繪本。
(二)“繪本讀寫教學”中的誤區。第一,混淆“講故事”與“欣賞”繪本。目前很多繪本閱讀課,老師只是機械的播放幻燈片,按部就班地講故事。這樣的閱讀方式,和親子閱讀中進行的繪本閱讀并無區別,若只是單純考察兒童對作品的接受度,集體閱讀這時并無優勢。
第二,模糊“語文作文”與“創作”繪本。當前,很多老師嘗試將繪本引入語文作文教學,把繪本當做一個媒介,指導學生寫好一篇或一類語文的作文。這是語文教學的創新形式,而在“繪本讀寫教學”中,繪本不再是配角,我們鼓勵學生創作屬于他們自己的繪本,這兩者不能等同,有本質上的主次差別。
二、“繪本讀寫教學”的目標指向
總體而言,“繪本讀寫教學”指向繪本的“欣賞”與“創作”,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故事內容。任何分類依據下的繪本,有字或無字、黑白或彩色,幾乎都在講故事:和動物有關,就是動物故事;想象力豐富,就是幻想故事;貼近現實的,就是寫實故事;口口相傳的,就是民間故事。
當我們在繪本讀寫中,最首要的,是要孩子知道繪本講了什么或者讓孩子把故事表達清楚。這是很難別忽視的教學目標,但不能泛化,避免把知道故事內容當成欣賞的唯一任務,避免把講清故事內容當成創作的唯一任務。
(二)圖文關系。“圖文=圖畫書”,與其他文學作品不同,除了文,繪本還有圖,兩者都很重要,兩者的關系不得不談。除了無字書,我們可以把圖畫關系簡單歸納為:(1)圖文對稱關系,圖畫和文字基本上在講述同一個故事;(2)圖文互補關系,圖畫和文字互相補充對方所不能表達的內容;(3)圖文矛盾關系,圖畫和文字矛盾出現,需要讀者尋找平衡。
一般而言,我們不難發現繪本的圖文關系,難點在于: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種關系?讀者如何看待這種關系?這對繪本的欣賞提出了高要求,也是學生在創作繪本時需要考慮到的因素。
(三)繪本結構。如果將繪本結構比喻為一條線,這條線數量上可有多有少,還能曲折變形,我們可將繪本大致分為以下五種:(1)折線結構,故事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盡管有波折,但是單線發展;(2)雙線結構,不再是單一的一條線,而是有兩條線共同敘述故事,兩條線有主輔之分、顯隱之分,但內涵上存在關聯;(3)放射結構,結構線變成一條條短線,由一個中心散開,圍繞主題展開;(4)循環結構,往往構思巧妙,隨著故事的推進,結局又回到了開頭,形成一個圓圈;(5)重復結構,故事中往往反復出現類似的情節。
當然,5種結構不能涵蓋所有,其他的結構,等待讀者去發現。故事的結構也是繪本“內容”的一部分,對于學生自己創作繪本,梳理結構有借鑒意義,甚至可以成為創作中的主導。
(四)主題內涵。繪本題材豐富多彩,有家庭親情、奇妙旅程、兒童成長、自然動物等常規題材,還有一些被認為不適合兒童接觸的題材,例如戰爭、死亡、離異等感傷內容。
關注繪本的主題,主要有兩點用意:第一,將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給孩子們以生活、成長上的幫助與啟迪;第二,為學生思維邏輯,挖掘深度。在繪本創作中,有主題內涵的作品,會是作品的升華,我們在引導學生創作中,要常問:你想表達什么?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感受力。
三、目標指向的創新點
“繪本讀寫教學”指向欣賞和創作的能力,主要從故事內容、圖文關系、繪本結構、主題內涵這四個維度指導學生繪本讀寫。
第一,傳統的知識學習轉變為多元的目標維度。傳統的繪本課,閱讀程度淺顯,往往停留在復述內容、字詞學習、仿說仿寫的層面。
第二,單一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豐富的實踐活動。一般的繪本課以教師帶讀為主,上課方式主要是教師講授。“繪本讀寫教學”根據不同學段學生情況,設置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游戲、合作、討論等學生活動中,促進能力達成。
第三,簡單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學評合一的方式。“繪本創讀教學”的評價通過活動成果來評價是一大亮點,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完成了評價的任務,將“學”與“評”結合起來,學的過程中帶有評價,評價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學評合一。
參考文獻:
[1]彭懿.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