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梅
摘 要:正確引導和支持群眾依法維權、解決好合理利益訴求,是擺在信訪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務。要進一步明確信訪工作的職責,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考核體系,進一步將信訪工作納入到法治化軌道,進一步推進“陽光信訪”新模式,進一步加大依法處置“非訪”行為的力度,進一步培育公民法治文化理念,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化解矛盾和維穩的能力。把深化信訪制度改革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結合起來,加快推進信訪工作的法治化進程。
關鍵詞:新常態;信訪工作;法治化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022-02
在當今經濟社會處于轉型期和社會矛盾多發高發的節點上,如何讓法治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作用;如何正確引導和支持群眾依法維權、解決好合理利益訴求,是擺在信訪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圍繞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走出信訪工作困境,大膽創新信訪工作新體制和新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對策。
一、要進一步明確信訪工作的職責
在信訪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很多不應該通過信訪渠道解決的問題,信訪群眾卻習慣性地涌向各級信訪部門,認為只有信訪才能解決問題,以為各級黨委和政府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出現了嚴重的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遠離司法部門而專門上訪的現象。要解決信訪工作這種“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就必須進一步厘清信訪部門的工作職責,讓司法和信訪工作都回歸本位,發揮各自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進一步明確信訪工作的職責,完善制度。就是要依法更加清晰地明確信訪部門的工作職能,更進一步地明確其“了解社情民意、匯集意見建議、分析穩定風險、評估政策得失、排查矛盾隱患、解決合理訴求”這六項核心工作任務,各級信訪部門的工作決不能偏離這個根本方向。在對信訪群眾反映問題的界定上,要認真地分類進行梳理,凡是涉法涉訴的,一律轉交司法及行政復議部門,做到該訴訟的訴訟、該復議的復議、該仲裁的仲裁,避免把所有問題都壓在信訪部門身上。
二、要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考核體系
要想做好新常態下的信訪工作,發揮好各級信訪工作部門的職能作用,就必須建立起信訪工作科學合理的指標考核體系,樹立起正確的工作導向,促使各級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發揮好自身解決信訪問題的主體責任。建立起科學的信訪工作評價體系,就信訪工作來說,最主要的是評價標準怎么定、如何定。不能簡單地以信訪數量的多少,尤其是進京進省訪的數量為標準進行考評,而是要綜合地考量地域特點、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人口數量以及信訪群眾的訴求構成等因素,合理設定考核的項目和各項指標,全面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信度,增強信訪工作考核的透明度。根據國家信訪局制定的考核辦法和地方的實際情況,要認真地修改和完善信訪工作目標責任狀和駐京信訪工作目標責任狀。要重點抓好信訪事項“三率”(及時受理率、按時辦結率、群眾滿意率)指標的提高,要層層落實和分解信訪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及時掌握落實情況,扎實地推動信訪群眾訴求事項的有效處理和解決,以此來樹立正確的信訪工作導向。
三、要進一步將信訪工作納入到法治化軌道
一是依憲立法,在制度上維護人民利益。要提高政府立法、制定規范性文件的質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在立法或制定規范性文件工作中,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根本原則。政府立法、制定規范性文件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廣泛聽取意見,特別是基層群眾意見。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化機制,并逐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做到決策科學化、合法化。
二是依法行政,從源頭上解決信訪問題。加強政府法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從源頭上消除、減少行政行為信訪案件發生的根本途徑和根本出路。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樹立起嚴格的依法依規依章辦事的理念,結合中央關于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的契機,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執法體制改革,徹底解決政出多門和多部門執法的問題。要建立健全以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行政執法制度,全面實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向群眾詳細地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權限、辦事流程以及對執法人員的投訴方式等,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投訴的問題要及時調查處理,并及時向投訴人反饋處理情況。要堅決取締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要逐步解決好行政許可和處罰權相分離的問題,堅決做到罰繳分離,實行罰沒款“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制度。
三是依法移送,將信訪案件納入法治軌道。隨著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推進,在實踐中要不斷探索和把握新時期信訪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逐步將信訪工作引導到法治軌道上來。應當通過訴訟、仲裁、復議等法定途徑來解決的群眾投訴請求,各級信訪接待部門要正確引導信訪人員到相關部門依法解決。
四、要進一步推進“陽光信訪”新模式
打造“陽光信訪”的前提和基礎,是要抓好信訪信息綜合平臺建設。要把信訪業務全部納入到網上辦理,嚴格規范網上信訪業務受理和辦理流程,努力提高信訪案件的辦理質量和效率,使信訪群眾既降低訴求的成本,又真正感到網上信訪的便利、好用、管用、易用,引導更多的信訪群眾變走訪為網訪。要著力做好網上信訪事項辦理過程公開透明,讓網訪群眾看到其反映的事項受理、辦理的全過程,這樣做不僅提高了信訪事項的辦結效率,也積極主動地接受了群眾的評價和監督,促使各級政府的各職能部門正視問題、主動整改問題。同時,也應當看到,目前的信訪工作,可以說各個地方都存在著量大面廣的問題,僅僅靠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信訪部門來解決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來積極參與,形成群體工作網絡和解決問題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好各級人大、政協對信訪工作的監督作用,強化約束力來提升政府的執行力;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團組織的優勢,做好維護信訪群眾合法權益的工作;要充分依靠和相信群眾,建立健全群眾參與和激勵機制,積極采取群眾評議、信訪聽證會、民情懇談會等方式化解疑難案件;要積極組織勞動模范、各類先進模范人物以及退休老干部等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和威望的同志,運用習俗、倫理、親情和道德的力量來調解緩和關系和化解矛盾;要積極探索社會上第三方參與化解矛盾的體制機制,通過政府花錢購買服務、提供辦公場所等形式,調動和發揮好心理志愿者協會、律師協會等社會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積極作用;要積極主動地回應媒體和輿論對信訪工作的誤讀和信訪個案的炒作,正確地用好各種媒體,尤其是新興媒體的力量,及時澄清事實真相,弘揚正氣,打擊邪氣,依法懲處造謠等不法行為,讓正義的陽光普照信訪工作的每一個角落。
五、要進一步加大依法處置“非訪”行為的力度
在信訪工作實踐中,各地的信訪工作部門,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非正常上訪的事件,這些非訪事件不僅干擾了正常的信訪秩序,而且也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給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帶來一定的麻煩,也無形中增加了當地的社會管理成本。因此,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訪的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按照法、理、情處理好非訪案件。對非法堅持上訪者不予登記、不予受理、不予交辦、不予通報。對個別在土地和房屋征收中利欲熏心、漫天要價的上訪行為人要加以嚴肅處理。各級信訪工作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協調綜治、維穩、公安、法院等部門加大集中整治和懲處力度,對無理取鬧的非正常上訪人員,尤其是嚴重擾亂國家機關秩序的違法行為,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法規進行嚴懲,要切實維護法律懲處的嚴肅性,提高法律的震懾力。
六、要進一步培育公民法治文化理念
信訪行為規范與治理以及最終走出“信訪熱”的怪圈,其核心就是一個法治文化建設的問題。“一切問題,由文化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解決?!痹诜ㄖ苇h境視角下,應當繼續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積極培育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尊重法治、信仰法律。我們要積極地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守法律,有了問題要依法靠法去解決,各級政府也絕不能讓“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象在本地蔓延,杜絕“守法者成本高、違法者低成本”的怪現象,讓違法者付出比守法者高出數倍的代價,努力形成人們不敢、不愿和不能違法的法治環境。
七、要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化解矛盾和維穩的能力
首先,要進一步文明和公正執法,確保法律有效實施。不規范、不文明、選擇性執法以及暴力執法、濫用職權執法,都有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在日常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可能會逐步演變為一個更大的社會問題,甚至會造成群體性事件。只有規范文明執法才能防微杜漸,將執法沖突消除在萌芽狀態,從根本上防止極端事件的發生。為此,保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對于預防和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是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其次,要建立暢通的多元化的法律救治渠道。雖然目前我國法律解決糾紛的渠道很多,但是從糾紛解決的實際情況看,人民群眾還是更愿意選擇信訪,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法律救治渠道不夠暢通。要推進以法治化解矛盾的進程,就要明確信訪部門的職能,將各級領導批示辦理等信訪解決方式,回歸到下情上達、了解信息、轉交信件的應有定位,把其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同時,也要放寬各類信訪案件的受案條件,降低救治成本,樹立法定救治渠道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吸引糾紛當事人主動選擇法定救治渠道化解社會矛盾。
總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信訪工作將面臨更多的難題,從某種意義上講,走出信訪工作的困境,是關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成敗和國計民生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問題。所以,要將信訪問題的解決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訪問題,把深化信訪制度改革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結合起來,加快推進信訪工作的法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郭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信訪制度完善與創新[J].新長征:黨建版,2015(6).
[2]柴俊勇.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解決當前信訪突出問題的重要課題[C].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2003.
[3]郭文娣.淺析全民法治信仰的樹立[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4(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