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巖
摘 要:《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了黨校“三陣地一個熔爐”的地位和作用,黨性教育是黨校的必修課,黨性教育要貫穿于黨校教學全過程。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學校對如何開展黨性教育、如何達到黨性教育目的等問題,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建立符合道外區黨員干部黨性教育需要的黨性教育基地。
關鍵詞:黨性教育;道外黨校;黨性教育基地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124-02
黨性是共產黨員的靈魂所在,講黨性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理論教育、知識教育、黨性教育三個方面,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黨的用人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的核心就是黨性,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
一、新時期黨性教育的緊迫性
(一)黨性教育是黨校姓黨的根本要求
黨校因黨而立、為黨而辦,是培訓輪訓黨員干部和理論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大熔爐,這些職責定位就決定了各級黨校必須把黨性教育擺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來認識、來安排、來落實[1]。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針對黨校工作中存在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弱化的問題,提出“不能荒了自己的地,去種他人的田”,強調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是黨校的看家本領,必須分清主次,回歸黨校應有的位置。
(二)黨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關鍵
干部教育培訓內容包括理論教育、知識教育、黨性教育三個方面,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全面提高干部素質。黨校教育的核心是把提高能力與增強黨性統一起來,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特別是干部隊伍狀況的新變化,反復強調要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干部到黨校學習,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強調思想教育要突出重點,加強黨性和道德教育,我們在黨校工作中,必須把習總書記的這些要求貫徹落實好。
(三)黨性教育是推進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培養干部,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這一論斷從培養好干部的高度揭示出開展黨性教育的重大意義和現實作用,為新形勢下加強領導干部黨性教育提供了遵循,深刻理解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黨性教育這個核心,始終抓好黨性教育這個主業,從要把黨性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注重開發紅色資源推進黨性教育、要善于運用黨的歷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強化現場教學增強黨性教育實效入手[2],講好黨性教育這個主課。
二、打造黨性教育基地
量身制作適合道外區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特點的黨性教育培訓基地。
(一)因地制宜選黨性教育基地地址
2016年7月孫校長上任以來,多次強調打造紅色黨校,強化黨性教育,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和論證,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幫助下,學校決定在開原社區建立黨校黨性教育基地,原因如下。
1.開原社區服務突出一個“紅”字,黨性氛圍濃
2015年南馬街工委在開原社區打造紅色社區,突出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無論是從宣傳氛圍上還是服務功能上都突出黨的溫暖、關懷和幫助,用理想和信念縫合一些黨員現存的“兩張皮”,即講學習、講政治與干業務是“兩張皮”,解決二者同一性,凸顯紅色“黨味”,打造堅強的紅色基層堡壘作用。
2.開原社區有一定的基礎,能用活用好資源
與道外黨校只有700米的距離,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黨校與社區之間有新中國第一個英雄紀念碑——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并且在社區有參加過“三大戰爭”即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革命老軍人苗旺,還有我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一元人民幣原形,全國勞動模范梁軍,他們用行動體現了信仰的力量,用活用好家門口紅色資源,用身邊典型的事例,讓我們回到原點,找到答案,獲得新的力量,為道外區發展做出貢獻。
3.方便社區黨員群眾接受黨性教育
讓社區黨員群眾出家門口就能上黨課。在強化黨員身份,增強黨性意識的同時,把黨性教育融入普通黨員和群眾的日常生活,通過這些有聲、有影、有圖、生動事例等形式,讓廣大社區黨員切身感受到“靈魂的洗禮”,堅定信仰,做合格黨員。
(二)黨性教育基地突出“一主二輔”主題
“一主”是以展廳為主,主要有三個功能。
一是建立黨性教育e視界平臺——銘黨恩堅信仰。播放“黨性教育”專題片、哈爾濱解放、紅色氣質紀錄片,通過這些有聲有影生動的事例,了解過去,尋找我們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教育黨員干部堅定信仰,燃旺黨內政治生活“大熔爐”。
二是開辟黨性教育展覽——感黨恩做貢獻。在展廳中有復興之路、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東北抗聯英烈雕塑群、黨的六中全會、條例、準則、理想信念、黨性教育、道外五年來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發展的規劃等十大板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特別是用《準則》《條例》教育黨員,加強黨性鍛煉,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使廣大黨員更好地為道外區發展做貢獻。
三是重溫入黨誓詞——聽黨話跟黨走。每次學習參觀完,受教育者都必須在展廳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目的就是再次強化黨員的黨性觀念,再次喚醒黨員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使廣大黨員不但組織上入黨,真正做到思想上永遠入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道外區的發展增添力量,力爭使黨員干部們不僅震撼一瞬間,更銘記一輩子。
總之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全方位展示黨性教育工作特色與成效,讓黨員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能隨時隨地學習,加強了黨員教育工作的靈活性和吸引力。
“二輔”。長青公園和楊靖宇公園為輔,弘揚抗聯精神,用活這些家門口的資源,觸摸歷史,實地體驗,闡述紅色精神的精髓、核心內容和具體表現,黨員通過學習紅色精神,激活道外人的激情,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切實從自身的理想信仰信念出發,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為道外區“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注入活力。
(三)合理設置黨性教育課程
教學是黨性教育基地的中心工作,一是打造黨性教育精品課。學校現有五名教師,開設《弘揚抗聯精神》《講黨性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共產黨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先模人物事跡報告》,一人一課,集體備課討論,請上級黨校教師指導。二是打造優秀講解員教師隊伍。讓兩名年輕的教師擔任解說,他們積極參與解說詞撰寫、圖板設計、故事挖掘。力爭實現“一個現場教學點就是一部活教材,一次現場教學課就是一次精神洗禮”。
(四)初步成效
目前有八個班次到基地體驗,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黨員都紛紛表示,通過黨性教育基地學習體驗,讓他們提升了黨性修養,加強了黨性鍛煉,這樣做的目的是聯系思想實際,工作實際,才能不斷增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強化作風建設,為建設道外“老城復興,新區崛起”目標的實現,真正發揮骨干、脊梁、榜樣、旗幟、引領的作用,回到工作崗位后才能以昂揚的精神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三、區級黨校黨性教育的啟示
開展黨性教育是黨員干部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黨員干部群眾的特點和干部成長規律,推進黨性教育科學化是黨性教育工作應破解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幾期培訓班培訓,筆者認為要讓黨性教育更加富有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深刻性和鮮活性,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區級黨校要切實提高教師素質
黨校教師的知識、修養、素質、責任心等因素直接影響著黨性教育的效果。一是要堅持教育者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充足的知識儲備,這樣就能在言傳的同時產生強烈的身教效果。二是加大培訓力度,知識的更新要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三是“走出去、請進來”,拓寬視野,增強補足性,避免空對空。四是接受紅色教育,親身感受,現場體驗,強化理想信念,增強內在動力,這樣講課才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黨性教育要把握培訓對象的需求
培訓前進行調研或問卷調查,全面客觀地分析培訓者的特點。一是要準確把握受培訓對象的人性化需求。二是要準確把握培訓對象的個性化需求。要針對不同年齡干部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教育內容,增強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可接受性。激發受教育者的內生動力,增強時效性。
(三)黨性教育要創新載體,活化教育內容和形式
比如區屬正、副處級六中全會精神培訓班,根據培訓的對象不同和形勢發展變化,學校更新了展板的內容。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指示;二是展現了道外五年來發展的成就和未來發展規劃;三是《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四是《紅色的氣質》專題片。目的是堅定領導干部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敢于擔當的精神。重點在信仰上、擔當上,為道外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提供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增強時效性。
(四)黨性教育要重視烘托現場教學氛圍
好的氛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黨性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情感態度和價值方面的教育,通過現場教學發揮“現場”的優勢,把情景體驗、生動直觀、激情感悟和反思升華有機統一,在特定的時空場景中延伸了黨員黨性教育課堂,引導學員,促使他們展開反思,形成情感上的共鳴[3]。一要做到黨史與現實相結合,增強教學的時代感。二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三要做到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鮮活性。
通過更加扎實有效的黨性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干部重視黨性鍛煉、加強黨性修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
參考文獻:
[1]胡建華.突出黨校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N].光明日報,2016-02-04.
[2]趙娟娟.新形勢下加強黨性教育的重要性[N].太行日報,2016-10-13.
[3]孫晉庭.黨校黨性教育,不能只是震撼一瞬間[N].學習時報,201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