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財周
摘 要:孤立主義是美國早期的主要外交政策,當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孤立主義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從早期盎格魯-薩克遜的殖民時期,到后來的北美獨立運動以及建國初期美國的外交政策,都閃爍著孤立主義思想。孤立主義并不是閉關鎖國,它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為了保護美國的民主制度,與大國進行博弈的一種外交政策。孤立主義的產生與美國早期的宗教因素、地理環境、務實的傳統以及政治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美國;孤立主義;形成;內涵
中圖分類號:K5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162-02
作為美國早期的指導思想,孤立主義對美國文化與外交產生了深刻影響。孤立主義在美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它最早產生于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北美殖民時期。北美優越的地理環境、宗教的純潔性以及政治環境,使他們要求擺脫歐洲的枷鎖,實行一種與眾不同的制度。本文擬從孤立主義形成的歷程入手,探析孤立主義產生的原因,剖析孤立主義的主要內涵。
一、孤立主義的形成
孤立主義在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北美開荒時期。到18世紀,英國在北美13個州建立了殖民地,后來逐步形成一個統一的美利堅民族,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體系。北美殖民地日益發展壯大,但他們的利益被英國作為與歐洲國家討價還價的籌碼。瑟法蒂·西蒙曾說:“在整個18世紀,殖民地的人民是大國博弈的工具。”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一書中很好地詮釋了孤立主義。他指出,美國沒有歐洲國家的關照一樣會很好,而且可能會變得更好。雖然在當時是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需要,爭取民眾的支持,以便于取得更好的獨立。但是這種思想為美國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種方式。
法國控制的據點一直威脅著當時的北美十三州。1748年英國把路易斯安那還給法國,用來換取印度的馬德拉斯堡,激起北美民眾的反抗。要求擺脫英國統治的呼聲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要求遠離歐洲的爭端,獨立自主的發展。1754年6月,富蘭克林等人起草的阿爾巴尼聯盟計劃,希望各州聯合,組建統一的聯邦政府,實行有效的管轄,不要過分地依賴英國,這樣雙方都可以獲利。然而,英國人認為此方案“太民主”,該議案就這樣流產了。不過,雖遭此創,富蘭克林更加認識到,要使得北美強大,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伴,為后來的美國獨立戰爭打下基礎。他這種獨立的外交思想得以繼承與發展。1776年,約翰·亞當斯提出:“我們應該盡可能從歐洲的政治和戰爭中解放出來。”[1]在他看來,與歐洲國家的結盟會喪失美國的獨立性,成為歐洲國家政治博弈的附屬品。
1776年,由亞當斯和富蘭克林起草的“條約范本”,規定了北美十三州和外國談判的基本原則,其指導思想就是孤立主義。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極力拉攏美國,使美國有陷入歐洲戰爭的危險。1793年,華盛頓在國會中發表了《中立宣言》,第一次正式表達了美國孤立主義外交原則。華盛頓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也提出要實行孤立的外交思想。1796年,華盛頓在《告別辭》中指出,“美國人民的命運不要交給歐洲,美國的繁榮和興盛也不要依靠歐洲,不要成為歐洲大國的犧牲品。”[2]與歐洲人的結盟或者敵對都是不明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避免卷入歐洲事端,要好好發展自己。華盛頓的外交思想為后來的美國對外關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二、孤立主義的主要內涵
孤立主義是美國政府早期的一種外交思想,通常指美國建國初期到十九世紀末對歐洲的外交政策。孤立主義從來不是與世隔絕,它是一種相對孤立。
第一,美國的孤立主義只是外交和政治概念,并不涉及經濟和其他。美國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具有開放性,這就使得美國與歐洲和其他國家在經濟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與歐洲產生貿易往來。因此,美國的孤立主義與封建國家的閉關鎖國有本質的區別,它不是在經濟上自我封閉,而是“帶有資本主義的外向性”[3]。
第二,孤立主義是相對概念,在美國早期常與別國結盟。華盛頓在演講中多次闡述美國不要卷入歐洲的紛爭,不要加入長久性同盟,在特殊情況可以與其他國家聯合。建國初期,美國實力弱小,缺乏單獨抵抗的能力,常常需要和其他國家短暫結盟,在平衡中維護國家主權。18世紀末,美國先后與多個國家結盟,1782年與荷蘭,1783年與瑞典,1794年與英國,1795年與西班牙。美國利用各個國家的矛盾,與歐洲大陸不糾纏,又能維護國家的目的。
第三,孤立主義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美國建國初期,周邊環境復雜多變,處于危險之中。英國在五大湖附近駐有軍隊,北部的加拿大也處在英國的統治之下。路易斯安那和佛羅里達由西班牙控制,美西邊界經常出現糾紛。這一切使得美國面臨嚴重的安全問題,保持國家主權是美國面臨的首要任務。美國學者德拉蒙德曾指出,“美國實行孤立主義的根本目的在于權衡利弊,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安全。”[4]
第四,孤立主義的雙重含義。一方面美國可以和歐洲建立聯系,另一方面美國堅決反對歐洲以任何理由干涉美國事務。孤立主義只是相對于歐洲而言,美國積極參與拉美和亞洲地區的事務。孤立主義成為美國在拉美排斥歐洲國家的政策,孤立主義是一種外交、政治的綜合考量。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地理上的孤立,不過地理空間的因素強化了孤立主義的思想。
孤立主義是美國建國初期針對歐洲的一項政策,它要求擺脫歐洲的控制,追求獨立的同時獲取更多的利益。它本身具有多重內涵,基本可以代表美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孤立主義形成的原因
孤立主義思想之所以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宗教的純潔性、務實的傳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復雜的政治因素,這一切都使得美國要貫徹孤立主義思想。
(一)宗教的純潔性
宗教原因也是美國實行孤立主義的原因之一。來到北美的英國人大部分是清教徒,許多人因為宗教迫害而逃離英國。他們厭倦舊大陸在宗教上的牢籠,迫切希望宗教自由。與此同時,清教徒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肩負著振興世界的重任,他們要找到一方凈土,遠離宗教的羈絆。約翰·溫斯洛普說:“我們要成為世界的中心,把此地建成全世界矚目的地方。”美國人的思想中天然的透露著自由,同時對于外部世界充滿著不信任。由于這種宗教思想使得美國不愿意和以前的宗主國在思想上有過多的交集。
(二)務實的傳統
美國的祖先大部分是清教徒,有著吃苦耐勞、務實能干的優良作風。他們漂洋過海來到新的大陸,用自己的雙手改造者這片土地。正如康馬杰所說:“實用主義的特點反映了美國民族的特性,他們用自己的經歷為務實主義的誕生打下了基礎,又為它的存在提供了基礎。”[5]這種務實的傳統使得美國人民意識到,美國的中心任務是致力于美國的建設,遠離歐洲的是非,保持其獨立性,以便于更好的發展。
(三)優越的地理環境
優越的地理環境為美國實行孤立主義提供了必要前提。美國兩面環海,遠離歐洲大陸,北面是尚未統一的加拿大,實力很弱,南面的墨西哥也在西班牙枷鎖之下。北美人民開始就認為這是一片與舊大陸與世隔絕的地方,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得美國在建國之初很少與歐洲大陸糾纏。地理環境為美國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杰斐遜說:“美國自然地從歐亞大陸分離,它本身擁有防御體系。”[6]再加上美國本土物產豐富,各種資源充足,足以很好地發展自己,這就為孤立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四)復雜的政治環境
美國早期實行孤立外交還有復雜的政治原因。美國建國初期實行邦聯制,中央權力很小,各州權力過大,很難實行統一有效的外交政策。本身實力很弱,使得美國實行謹慎的對外政策。眾所周知,美國建國時法國給予很大的幫助,理應發展友好的關系。可是建國后法國有很多無理要求,美國人天生自由的思想很難接受,與法國關系惡化。1783年,英國人雖然承認美國獨立,可是對于剛剛建立的美國實行敵對政策,政治和經濟都實行封鎖政策。美國人無法與英國實行正常的外交關系。當時歐洲兩大強國的敵對政策,讓美國如履薄冰,先發展好自己,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四、結語
從孤立主義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內涵可以看出。一方面,它具有內向性,要求擺脫歐洲國家的控制,維護本國的獨立。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外向性,孤立主義不是亞洲國家的閉關鎖國,在商業上與歐洲國家建立緊密的聯系。內向性要求國家內部穩定,外向性則是積極爭取商業利益,這二者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美國在建國初期實行孤立外交主義,有其深刻的根源,這是宗教因素、政治環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當時美國出現了一批孤立主義思想宣傳者、開國元勛的支持以及美國民眾的呼聲,使這一思想得以落實。與此同時,美國的孤立主義外交思想在以后的歲月里也影響到美國的對外政策。直到二戰前期,美國實行的中立政策,仍可以看作是孤立思想的變體。
參考文獻:
[1]周琪.“美國例外論”與美國外交政策傳統[J].中國社會科學,2000(6):84.
[2]王福春,張學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6.
[3]R.W.利奧波德.美國外交政策的成長[M].紐約:蘭登書屋,1962:17-18.
[4]D.F.德拉蒙德.美國中立的消失,1937一1941[M].北京:中華書局,2002:102.
[5]S.康馬杰.美國精神[M].楊靜予,等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社,1988(1):142.
[6]SeligAdler,Theisolationistimpulse:itstwentieth-centuryreaction[M].NewYork:Collier-Macmillan,1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