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超
摘 要:高君宇,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山西黨組織的主要締造者,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積極宣傳者。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了適應社會形勢,高君宇等一批馬克思主義者,通過整頓平民教育團,組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擴大知識分子宣傳隊伍,對傳播馬克思主義,推動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結合,做出了重大貢獻。認真研究高君宇在五四時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實踐,對于我們了解早期勞工階級思想狀況,掌握知識分子與勞工階級的結合過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君宇;馬克思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者
中圖分類號:K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154-02
1920年3月,高君宇、鄧中夏等人在李大釗同志的幫助支持下,在北大秘密創建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討會,它的宗旨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宣傳和研究。在李大釗同志的引領下,研討會成員認真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積極宣傳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學說。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隊伍在這一時期得到了一定的擴張,在社會思潮涌動的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說也開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一時期,高君宇為了適應當時社會形勢,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準備。高君宇一方面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研討會上,努力壯大馬克思主義的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的貫徹力度,進一步喚醒民眾。
一、高君宇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要渠道
(一)整頓平民教育講演團,建立宣傳陣地
五四前,鄧中夏等人在北大成立平民教育講演團,該團主要宣傳一些民主啟蒙思想,而且接受群體主要是一些小資產階級和城市貧民,社會影響較小。為了適應五四時期社會形勢,高君宇、鄧中夏等骨干團員大膽整頓平民講演團,以期提升它的戰斗力。首先,通過在《北京大學日刊》上刊登征求團員啟事,講演團的隊伍得到了擴大。其次,調整講演團的領導機構,對團內事務進行明確分工。最后,擴大宣傳活動范圍,確定了除城市講演外,并注意鄉村講演、工廠講演的活動方針。整頓完成后,團員們便抱著極大地革命熱情投入到宣傳馬克思主義,喚醒民眾的浪潮中去。他們的講演鼓舞著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講演團希望放假回家的同學能到自己的家鄉進行講演,號召說,“我們的足跡所到的地方,就使那個地方‘北大化,這不是一件快活的事嗎?”[1]136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播在這里展現出一片燎原之勢。
(二)建立工會、勞動補習所,煥醒民眾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始終是壓在中國廣大勞苦民眾頭上的三座大山。在壓迫下,中國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高君宇和好友為了解工人的情況,跑了很多工廠,對于工人們的工作情景,生活狀態以及薪資待遇都有一個真實客觀的認識。工人們監獄式的生活使他痛心,工人們不公正的待遇使他氣憤。他在《山西勞動狀況》中這樣寫道:“分包工又在工頭身上吃錢;工頭又在二工頭身上想法子……一塊錢剝了又剝,洗了又洗,輪到苦工——真正的工作者身上,比蒼蠅的翅子都薄了!”[2]16然而工人中卻存在一些對自己所受壓迫和剝削“順其自然”的錯誤認識,高君宇告訴工人:“工人的命運不是由老天決定的,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可以找到一條出路。”高君宇以身作則,經常深入到工人中去,和他們交朋友,幫助和指導他們創建工會,以保障工人們的權益。同時,高君宇也認識到提高工人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于是,他和身邊的同志積籌建勞動補習學校,向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和社會發展的理論,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推動工人們思想解放。
(三)依靠機關刊物,宣傳革命思想
在當時社會思潮涌動的時代里,報紙、雜志在宣傳各種思想,啟迪民智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作用。高君宇曾先后在《北京大學學生周刊》《工人周刊》《先驅》《平民周刊》等刊物上從事編輯工作。通過這些報刊,高君宇介紹了中國勞工的生活狀況,抨擊了軍閥的罪惡行為,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改造的方法,鼓勵工人階級團結起來。這些文章的發表,得到了革命先驅李大釗的贊賞,同時也在社會各界引起巨大反響。1920年5月1日,高君宇在《北京大學學生周刊》上發表了題為《“五月一日”和今后的世界》的紀念文章,文章中寫道……所以“五月一日”的趨向,是要把一切生產機關從資產階級收歸,按照自由共有的大義,建設新的經濟組織……他的改造社會的手段……是鏟除不平等的階級……所以要革命,必先破壞的政權……[2]11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君宇從馬克思主義中找到了改造社會的答案。
二、高君宇宣傳工作中的基本策略
(一)注意團員政治覺悟和思想建設
1920年11月,在北大學生會辦公室召開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由于高君宇“五四”期間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影響,由于他在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習研究馬克思學說時的積極表現,在這次成立大會上他當選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書記,成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之一[3]64。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張國燾主持工作期間,由于在發展團員中只注重群眾性、廣泛性,而缺少嚴格審查,結果團員成分復雜,有馬克思主義者,也有無政府主義者,還有主張泛勞動主義的。為純潔青年團組織,共產黨北京支部于同年五月,宣告解散青年團組織,直到半年后才重新組建。組建之后,高君宇認識到,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宣傳者,自身的文化修養、思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人、農民、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因此,高君宇注意比較積極而又慎重地發展團員,北京團組織著重發展熱心從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愿意奮斗建設新社會的同志。另一方面,團組織也經常組織團員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解答他們在思想上的疑惑。通過這種學習,團員們的思想始終保持著純潔性和先進性,在對工農群眾的宣傳教育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
(二)從實際出發,做好宣傳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籌辦好北大學生和校友們紀念“五一”勞動紀念活動,春節前后,高君宇和友人在太原迎風冒雪跑了好多工廠,耳聞目睹了許多悲慘的故事和情景。有的工廠工人工作時間長達11小時,工資卻少得可憐,如工廠每月工資50元,而三等工徒每月工資卻僅銅圓10枚。尤其令人不能忍受的是工人外出,都要經過嚴密搜查一番,才可以放行。有的工廠實在是個變形的鑒于,翻進去的工人都失去了自由權,雖然工廠給工人準備了“衣”“食”“住”,但每人每月的食用開支僅1元6角等[1]。高君宇根據自己在太原工廠的所見所聞寫下了《山西勞動狀況》,該文稿得到了《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編輯敬軒的高度贊揚,同時這篇文稿也被送到陳獨秀《新青年》的五一專號上。通過這次的實地調查,使得高君宇對工人情況有了一個真實的了解,激發了他對工人階級的同情。也正因為這一緣故,高君宇在深入工人、農民群體中開展工作時,會使得這些工人、農民對他有一種認同感。
(三)宣傳教育語言要通俗,形式要豐富
近代中國,工人、農民生活困苦,很難接受文化教育,因此文化水平整體低下。宣傳者在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時,如果僅僅只是空談理論,照讀演講稿的話,不僅不能將先進的思想傳入工人、農民的心里,而且會使工人、農民對宣傳者變得冷漠甚至是排斥。高君宇在組織農村講演活動時,通常都是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內容也是緊貼農民生活實際,這種最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語言”,最貼近百姓生活的話題,很快吸引了很多工人、農民的圍觀,講演現場很是熱鬧。在宣傳教育形勢有所進展的情況下,高君宇抓住時機不斷擴大活動范圍,使得馬克思主義思想傳的更廣。同時高君宇等馬克思主義者也積極拓展宣傳教育的形式,講演中,有時兩人登臺作對答講演;有時講者與聽者作對答講演,每到開講時“講的講,問的問,煞有興趣。”因此,來聽講演的人也越來越多。
三、高君宇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
高君宇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偉大行動”,對喚醒民眾,解放思想,推動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對以后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經驗。
(一)喚醒民眾,解放思想
高君宇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講演活動中,他以《私產制度與婚姻》《什么叫“自治”?——它的意義、形式和功能》等為題宣傳革命道理;在勞動補習學校他以極大的革命熱情和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升勞工階級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隨著平民講演團的擴大,北京團組織的發展,在高君宇組織引領下的宣傳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工人、農民,在這一過程中,禁錮的思想走向解放,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開始團結起來,去反抗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于是工會、工人俱樂部紛紛在這里建立起來,罷工、示威、游行等一系列旨在維護工人利益,保障國家主權的工人運動也此起彼伏。
(二)推動了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工人、農民、學生當中得以廣泛傳播,先進的馬克思主義者發揮了巨大作用。高君宇在深入農村、工廠進行宣傳教育過程中,不僅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也與工人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曾經擔任過北方分部主任的羅章龍后來回憶說:“起初書記部人到工區時,雙方稱呼均表示客氣,北大學生見工人稱師傅,工人見學生則稱某先生,后廝混漸熟,雙方互稱老史、老羅,更久則互以綽號相稱。”[1]181
(三)為工人運動發展提供經驗
高君宇按照李大釗先生的囑咐,經常和鄧中夏、張國燾、羅章龍等深入到長辛店工人中去,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革命道理,逐步開辟了長辛店這個早期北方工人運動的重要據點。于是,在長辛店工會成立了,勞動補習學校開學了,修車廠的工人們舉起鐵拳罷工了……因此,長辛店的經驗在黨的“一大”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在會上作為成功的經驗加以介紹。[7]181
參考文獻:
[1]王慶華.高君宇傳[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高君宇.高君宇文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3]張思榮.高君宇傳[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