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對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課堂質量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時效性和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課堂教學;時效性;質量管理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模式和教學體系進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成果,解決大學課程教育中逐漸顯現出來的“費時低效”問題。大學英語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知識的能量,轉化知識的應用。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否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才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時效性管理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體,學科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學的重要任務。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在學科教學中體現優化教學法。按照大學英語教育的綱要編制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而在現實當中,不同學生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所需要的完成教學目標的時間長短就有所不同,因此教學時間長度只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卻無法構成充分條件,這就使得教學任務時效性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問題。教師不能只單純的追求單位時間內傳授知識的密集程度以求片面的教學進度,這種進度并不能與效率劃等號,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和理解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否則只能囫圇吞棗的吞咽知識,而不能消化成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師的主要目標并不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教學計劃,而是使重點的學習任務能夠被優先完成,張弛有度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翻譯和語法講解的方式,仍以教師獨自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為主,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做課堂主人的環節非常薄弱,這與素質教育中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背道而馳。教材內容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加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無法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和含義。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也存在著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因素,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能力普遍較弱。要想提高聽說能力就要在原有課堂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容量,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原有內容的時效性。學校可以根據教學側重點和教學管理制度來對教學時間進行優化配置,盡量使教學內容涉及方面廣一些,幫助學生開闊思路和眼界,另一方面就是盡量使教學內容能夠挖掘到更深的層次,避免學生對于知識的攝取只是流于表面,幫助學生將知識和信息深層次消化并提升自身能力。強化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才能提高整體教學的時效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
二、基于時效性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管理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轉變思想理念,從單一的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轉變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提上日程,并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途徑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模式和創新能力,以便于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應用型人才。
教室要增加組織和練習的機會,有些教師不但話語量多且基本局限于提問,答案又多為封閉式的唯一答案,或者是為了保持課堂的流暢度和進程的完整性不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抓住重點,教師對學生的沉默又無法容忍,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有壓力,害怕回答問題。這就導致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消極沉默,或學生不懂裝懂的被動接受,或少數學生的積極活躍,這與教學改革中的互動式教學格格不入,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就要轉變理念,控制教師的話語量,讓學生填補空白,追求啟發思維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
2.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以學生為本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出發點,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要讓學生保持永恒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的動機,將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將過去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理解程度為進度指導性目標。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的關注和移情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文化,樹立學生的信心。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是自身發展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由旁觀者轉為參與者,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但由于高校擴招的影響,使得現有教學班額普遍過大,老師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降低了師生交流的機會,使得部分學生感覺被冷落,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積極創設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學習的機會,如集體活動,小組表演,個性化活動等以便有針對性地加強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能力。只有學生把自己融入到課堂中,讓自己變成課堂的主人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利用輔助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
以時效性為前提的課堂教學質量管理就要求更好的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構建以聽說能力為核心,以讀寫內容相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不再是聽不懂說不出的啞巴英語。但以往教學過程的單一性和封閉性使學生經常處于聽了很多東西,但真正掌握的卻很少,學生對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因此利用輔助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非常必要。
多媒體技術手段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已屢見不鮮,多媒體技術集聲,像,字, 畫于一體,教學過程形象化,立體化,生動化,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學的進度和長度,令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教學氛圍更加融洽,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除此之外,網絡資源的廣泛應用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充分的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材料填充內容和提供豐富的背景知識?,F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增加原汁原味的味道,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感覺,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
三、課堂教學時效性管理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高度統一的過程,課堂教學質量管理是協調師生關系,促使消極因素向積極因素轉變,保證教與學有機統一的工具。英語的學習需要通過量到質的變化,學習的過程往往是耗時又耗力的,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疲勞感,課時的利用效率對整體的教學質量而言非常重要。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明確的組織與結構,維持課堂穩定,達到提高時效性的目的,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把原來負擔式的被動學習變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基于實效性的課堂質量管理體系是一項融科學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課堂管理的時效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健康的教學模式中,教室不是指揮家,而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指導學生正確的參與教學活動,并化解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矛盾,實現高效率的教學活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課堂結構和有效地時效性管理的前提下,課堂教學的質量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學生的思維模式,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各種學習活動為基礎,避免盲目性和無序性。做好對課堂時間的規劃與利用,引領學生主題更好的把握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注:本文系哈爾濱金融學院院級科研項目“質量管理視閾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保障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E02201700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