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薇
【摘要】簡述了在今天這個信息社會里,“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從五個方面著手引導、保護青少年去正確的使用網絡,避免和消除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青少年 網絡 影響
在今天這個信息社會里,“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精彩的網絡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當我們大踏步進入網絡時代的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近日有一市場研究機構調查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教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關注。在參與調查的3000名中國大中學生中,76%的學生網民沉迷聊天室,14%的人上網關注影視偶像動態或其它娛樂,只有不足30%的同學在回答上網目的時選擇“搜索信息”、“下載軟件”,另有35%的人選擇玩游戲,曾光顧過色情網站的占46%。還有一份權威調查報告中提到: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么都可以毫無顧忌”。
只要我們留意一下新聞,不出三天準會有一條青少年因迷戀網絡游戲而犯罪、墮落或者致傷、致死的新聞,現有這么幾個材料,請大家聽聽:
事例1:重慶市某校一學生錢某,父母在接到其校方連續一周未上課的通知后,在親戚朋友的多方查找、搜索下,其母終于在該校附近的一網吧中,找到了熬得兩眼通紅、而仍在酣戰的錢某,并拖了出來。錢某當著眾人的面,當場扇了其母親幾耳光,理由是在自己游戲最關鍵時讓母親給攪和而輸掉了,使自己幾天的心血白費。
事例2:廣州某中學女生陳某,平時酷愛上網,尤其鐘愛聊天。在接到網友的幾番邀請后于2010年10月21日偷去家中1500元錢后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事例3:山東某高級中學男生孫某,在2011年11月21日去見“紫瓊”的網友時,被其網友合伙搶劫并毆打致殘。公安機關在其偵破過程中,由于只知“紫瓊”這一網友假名,而進展緩慢……
所有這些說明接觸網絡前后青少年的表現可能判若兩人,為什么青少年網絡道德感這么弱呢?主要原因是因為網絡有高度的隱蔽性。每個人在網絡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的,人與人的交往也表現為符號與符號的互動。上網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的狀況下得到宣泄。青少年精力充沛、爭強好勝、表現欲強、想象力豐富,喜歡追求刺激,社交情感強烈。網絡開放性、新奇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又極大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這種心理需要。但是,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其心理還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認識水平較低,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部分人紀律觀念淡薄,加之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導致迷戀網絡游戲,患上網癮;一些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容易導致精神空虛,荒廢學業,極易誘發青少年犯罪,所以青少年中容易出現較多的“網迷”、“黑客”,甚至是網絡信息污染的制造者。
那么,大家應該怎樣做呢?
一、正確對待網絡游戲
學生們在游戲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畫面所吸引,而對其中的思想性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目前社會上的許多游戲的開發是受利益的驅動,其中許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場面對學生而言實在是有害無益的。大家現在還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高級游戲機。同學們應該從網絡游戲中激發起自己的學習興趣,引發正確的學習動機。如全國第三屆電腦制作活動中來自廣東南海的盧信是14歲的學生。他的作品《越算越快一人類計數的發展》獲得了此次比賽初中組電腦動畫一等獎。這件作品就是采用游戲過關的新穎表現形式從而脫穎而出的。正如盧信所說:“電腦游戲給了我許多啟迪,每次找到過關的竅門后,我就試著從游戲中去研究它的程序設計,再按照原來的程序編出更完美的游戲程序。”
二、小心謹慎網上交友
現在網上聊天交友已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迷戀網絡交友是自然的。網絡交友本無可厚非,但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使得很多學生上網交往時,習慣說假話、空話,有的對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罵人津津樂道,故意欺騙他人的現象時有發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道德觀。從我做起,文明交往,把網絡變作學習知識、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途徑,是人人應當樹立的正確的網絡交往道德觀,也是網絡教育應有的責任和任務。
三、注重身心健康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日趨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同學們的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自我意識和性意識開始萌動和發展,同時,情緒波動幅度較大,很容易走極端。這個時期渴望友誼、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獲得成就感。有些同學由于自身性格、素質能力或各種外在因素而無法實現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敗后,往往逃避到網絡這一虛擬世界中以獲得心靈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心靈孤寂,心理閉鎖,可能形成心理障礙,和師長心存隔閡,甚至有敵視心理。
四、控制非法信息侵擾
要控制非法信息對青少年學生的侵擾,首先要堵住惡流的源頭,通過健全網絡法律的建設,來保證網絡的正常秩序,大家都來嚴格執行《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在青少年階段,主要是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交流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科學素養。通過互聯網絡,同學們可以學習如何檢索、核對、判斷、選擇和處理信息,以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五、在技術上進行必要的堵
就是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過濾,使大家在一個相對純凈的空間里免受毒害。如國家安全部監制的“學生瀏覽器”,能有效地將大多數不健康的內容屏蔽于瀏覽器之外。另外,可以運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軟件,如,“青少年衛士”、“網絡過濾王”等軟件,還可以在“許可站點”設置不同許可等級的站點。
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國民道德品格高尚的國家,是強大的、有競爭力的。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比感官快樂、金錢和物欲更高尚的品性,那么它就只是一個可憐的生物群落。網絡化是當今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潮流,上網是青少年的“必修課”,我們大家一起來提高信息化素質,提高網絡道德素質,學會正確運用網絡,堅決阻止這種“電子海洛因”對青少年的侵蝕和腐化。讓我們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凈化我們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