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教育科研在現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取決于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教育要為社會發展服務,就要對教育的規模、目標、制度和內容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和決策;二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快速增長,使得傳統的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新的要求。要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必須確立教育科研的先導地位,通過課題研究引領教師不斷實現專業成長。
一、投身課題研究應具備的個人條件
1.明確科研課題的內涵
許多青年教師在剛參加工作時,根本不知道科研課題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要花費時間去研究它;也不知道教科研是什么,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設計課題,以及怎樣進行申請、立項。其實,教科研并非我們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高深莫測,用專業術語來定義“教科研”,就是對教育事實和教學規律的思考與探索,并且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實踐、推廣自己的研究理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新課程改革,多媒體和導學案的結合,小學高年級中的“低與高”,要激情不要熱鬧的課堂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教科研的課題。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不妨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這些問題,久而久之,頭腦里便儲存了大量的問題。有了問題,便有了課題研究的源泉和動力。
2.不懈努力是關鍵
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會遇到許多困難,可以借助網絡觀看教學視頻,學習其他教師科研經驗的方法,做到邊聽邊想,學習別人的優點,從中發現更多可以作為自己教科研的素材。收集大量的文字資料,從中尋找適合本校學情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去,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把這些整理成課題研究的過程性材料。教科研的成果主要通過論文、教育故事、課后反思等形式來呈現,這就需要多借鑒別人的經驗,還可以閱讀相關雜志刊物和教育理論書籍,了解所研究課題的最新動態和已有的理論成果,以便更好地將自己發現的新、奇、特做法和想法科學地、準確地表達出來,為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個性化、科學化的表達進行積淀。
以筆者從事的數學教學來說,數學作為一種工具性科目,本身就比較抽象、枯燥,加之學生不會聯系生活實際,難免會產生陌生感。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情境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學;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主動學;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想學。在實踐中,力求創設輕松易懂的學習情境,針對小班額教學的實際,在課堂鞏固練習環節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同桌互評、教師面評等,共同解決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很好的素材。
二、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學知識,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研究始于問題,教師從事研究要從問題入手。有的學校為了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每學期都進行論文評選,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沒有研究的實踐過程,東拼西湊組合而成的文章,失去了論文的靈魂創新。所以,為促進教師能力的提高,必須組織教師參加研究實踐,認真研究和解決教育中的問題。
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主要表現為:
1.有利于創新教學模式
教育科研過程中的學習、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教師較快地更新教育觀念,并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而加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步伐。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師的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實踐。大部分教師習慣于按照自己的經驗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基本上按照傳統的“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而這種觀念和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教育科研,搞調查,搞實驗;邊研究,邊改革,既解決問題,又積累經驗。
2.有利于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研究新問題,選用新方法,探索新知識,教學過程得到優化,掌握了教育規律,了解了教育教學發展趨勢,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教育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師對自身價值的認識,發現并強化創新精神。一個教師如果長期不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會產生疲憊心理,而一旦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接觸的知識多了,思考的問題深了,每天上課都有新東西,常教常新,必然會有前行的動力。隨著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自身的價值也必然會得到領導、同行和社會的承認,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3.有利于鍛造綜合素質
參加課題研究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教育科研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第一生產力,愈來愈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增加自己工作的科研含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靠科研推動教學等已逐漸成為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作為一名教師,由經驗型、勤奮型的教師轉變成學者型、科研型名師,也必須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僅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目的,還能提高職業道德,找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看到與時代要求、與優秀同行的差距,促進自己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增強參與教育科研的緊迫感、危機感和壓力感。同時,通過教育科研提高自身運用教育理論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轉變教育觀念,科學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由經驗型逐步轉化成科研型,豐富自己的教育歷程。
教師進行教育教學需要有奉獻精神、鉆研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大凡搞教育科研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的實踐中,都會逐步形成對工作盡職盡責,對學生滿腔熱忱的奉獻精神和進取精神,會逐步增強改革意識,樹立遠大志向。這種思想境界一旦形成,教師將更加積極向上,對工作、對科研將更加鍥而不舍。教師在長期、有效的科研工作中,重視理論學習,關心國內外教育領域動態,教育思想比較先進,敢于探索,善于探索,并能提出一些新觀點、新見解,不僅能使自己挖掘教育過程的某一問題,而且還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思想,并用科學的教育思想審視自己的工作,指導自己的教學。
教師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經常的、積極的、主動的搜集有關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前沿信息,并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揚長避短,從中借鑒。在不斷接受新事物,搜集新信息,創造新方法的過程中,增強了信息意識。在綜合性活動中,教師經常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斷研究和思考教學中的問題,理論素養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經驗得到積累,鍛造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課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動力,也是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源泉。在課題研究的這條道路上,雖然付出是辛苦的,但收獲卻是幸福的。課題研究是教育天地中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們走進這美麗的風景,從中體驗科研的美麗,收獲育人的幸福。
參考文獻:
[1]李文泉.教育科研與教師專業成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周家驥.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劉良華.教師專業成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