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娟 梁莉娟 高紅云 何瑩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模式教育探討對類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選取在寶雞市中醫醫院腎病科2017年4—9月住院的57例慢性腎炎患者為對照組,2017年10月—2018年3月住院的57例慢性腎炎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由科室醫生、專科護士等成員組成自我管理教育組,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兩組均由專門護士隨訪5個月,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第2個月、干預后5個月對患者的血糖值進行評估。 結果 干預后對照組血糖升高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確診糖尿病患者例數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對住院慢性腎炎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能改善自我管理行為、降低血糖水平,減少類固醇性糖尿病發生率。
[關鍵詞] 類固醇性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血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096-02
類固醇性糖尿病(SDM), 這是一種糖代謝紊亂綜合征,屬于特殊類型,此類糖尿病通常發病是與臨床上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慢性腎炎繼發[1]。對于慢性腎炎患者,其主要治療方法是抑制免疫與炎癥反應,使用糖皮質激素起始要求足量和長期維持,容易發生類固醇性糖尿病,所以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監測。自我管理模式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目標,使得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產生的危害有所警惕,從而影響著其認知、行為和信念[2]。孫曉敏等[3]研究顯示,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往在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都是以針對患者的病情和環境、制度、疾病的知識為主,隨著護理理念的更新,慢性疾病的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日益被重視,圍繞科室護理的發展和健康教育 水平的提高,在科室開展了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教育,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團隊,對科室慢性腎炎的患者通過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團隊較為集中、全面的教育,幫助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時間順序選取寶雞市中醫醫院腎病科2017年4—9月住院的57例慢性腎炎患者為對照組,2017年10月—2018年3月住院的57例慢性腎炎患者其中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齡16~74歲;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齡18~71歲,對比兩組患者,均在年齡和病情上無明顯差異,均確診慢性腎炎,治療時服用糖皮質激素,意識清楚,能進行語言溝通,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意識障礙者;③病情較重,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慢性腎炎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慢性腎炎概述、飲食指導、藥物治療及服藥后觀察,血糖監測。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為在患者床頭口頭一對一的講解及發放科室印刷的宣傳教育資料。
1.2.2 觀察組 成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團隊,團隊主導為專科護士,另外還包括本科室醫師、責任護士。團隊人員分工為:責任護士針對患者入院時全面情況進行護理評估,和常規的入院、住院期間健康教育,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根據個性情況預約專科護士;專科護士負責按照預約對慢性腎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定期組織責任護士的培訓和患者的知識講座;專科醫生負責根據患者整體情況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并有針對性的解答患者疑問[4]。同時,科室也定期邀請一些優秀的專家到科室開展講座,對慢性腎炎的健康教育知識進行普及,為科室健康教育團隊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5-6]。慢性腎炎服用藥物患者針對性教育:開始,監測患者口服糖皮質激素后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對于患者的主訴,針對性講解向患者服用糖皮質激素后的不良反應,其中主要包括血糖升高等。講解血糖升高的危害,以及必須良好的控制血糖,指導患者控制血糖,并定期監測。由患者的責任護士負責對出院后的隨訪管理,在出院2個月及出院5個月時可以預約患者門診復查,全面評估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血糖控制情況等。
1.3 評價標準
監測患者干預前(服藥前)、干預后(出院2個月后及出院5個月)的血糖值,及確診類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的例數。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后的確診糖尿病患者的例數
干預后觀察組的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研究表明,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慢性腎炎患者,需要掌握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知識的教育,需要掌握飲食、運動、藥物管理、血糖監測以及心理調整等多方面知識,才可以有效降低服用糖皮質激素后的血糖升高,從而誘發的類固醇性糖尿病的發生率。目前,慢性腎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還處在探討摸索階段,并沒有公認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該研究在患者住院期間,通過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團隊較為集中、全面的教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提高了住院慢性腎炎患者的相關知識水平,了解了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的掌握了知識和方法,修改了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建立了正確的健康行為模式,形成了自我管理模式,從而達到預防并發癥的目的。
該研究中,觀察組健康教育是在全面評估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欠缺方面給予個性化的指導,由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團隊對患者實施的系統化教育與管理。而對照組健康教育缺乏程序化的評估,系統性欠佳,而且觀察組對患者實施的教育形式多樣,對患者理解、掌握比較有幫助;同時,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幫助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模式建立的主體是專科護士,其教育經驗、知識水平和理論體系均優于于非專科護士[7],也對患者更好掌握知識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很有幫助。控制血糖最基本措施是飲食治療和運動,這也是患者和家屬非常重視的。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間,飲食方面,由專科護士和責任護士通過一對一教育為患者指導飲食處方,且根據需要組織患者參加小組教育;運動方面,也有專科護士和責任護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監督患者的落實情況。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可以反映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動,可以幫助調整血糖水平,并且減少誘發類固醇性糖尿病。在健康教育中增加血糖監測的方法和重要性的知識,教會患者正確的監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從而也可以順利幫助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預防類固醇性糖尿病。
綜上所述,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團隊對患者系統化教育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模式,能明顯使慢性腎炎患者住院期間自我管理知識水平提高,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兩組患者的患者空腹血糖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效果比較良好,方法簡單容易推廣實行。
[參考文獻]
[1] 劉萍,吳梅,張超.飲食護理干預對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腎病綜合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7(16):151.
[2] 高俊香,張力輝,王麗娟,等.實施自我管理教育項目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7):32-34.
[3] 孫曉敏,黃曉萍,袁翠萍,等.應對技能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2,27(9):24-26.
[4] 崔軼男,孟朝琳,王媛媛,等.糖尿病專科護士主導的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統化健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15,30(8):89-91.
[5] 吳弘,金波,潘瑜.社區護理管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血糖控制效果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6):123-125.
[6] 徐勤容,陳育群,吳麗琴.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27-29.
[7] 吳利平,李惠萍,趙梅,等.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培養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1,26(11):87-90.
(收稿日期: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