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殿軍
【摘 要】流行語因特色鮮明、言簡意賅、詼諧有趣而受到網民追捧、運用,并被大眾所接受,流行語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本文分析了流行語的特點、來源、種類和形成的原因,從而為把握其發展方向,引導其健康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流行語;特點;來源;種類;原因
中圖分類號: C9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17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86
【Abstract】As a cultural phenomenon,catchwords are popular and accepted by many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simple and humorous feature.The paper analyses catchwords o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origin,types and formation,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proper development.
【Key words】Catchword;Feature;Origin;Formation
流行語有兩種定義,一種指的是在某個時期、區域和和社會群體中被廣泛使用、流通的詞匯。流行語的出現、使用和某個區域、職業以及社會現象密切相關。冉永平(2006)把流行語進一步分為“時尚流行語”、“體育流行語”、“教育流行語”、“網絡流行語”,“媒體流行語”和“校園流行語”。另一種定義認為流行語就是網絡上使用的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的是網上各種各樣的語言和詞匯,狹義上是指有特定含義和特定形式的術語和成語。一些流行語是新詞匯并有新用法,代表了新的社會和文化現象。另一些流行語是“舊詞”,但意思有所改變,已被賦予新意。
1 流行語的特點
1.1 新奇性
網絡流行語的“新”指的是老詞新用。許多流行語由諧音而來,例如“桑心”是“傷心”諧音,“有木有”也即“有沒有”,由方言演化而來。許多網民用網絡語言來表明它們的某些態度。同時,許多有影響的網站利用這些詞來增加點擊率,使得這些流行語廣為流傳。像“杯具”(悲劇)這樣的詞的流行和網民、網站的推波助瀾有很大的關系。
1.2 時代性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流行語,位列2017年流行語前20的詞表達了人們對社會熱點現象的態度和觀點,例如:“擼起袖子加油干”、“戲精”、“吃雞”、“打call”、“皮蝦我們走、扎心了老鐵”等,人們通過這些流行語來贊同或取笑一些社會現象,借以表達他們的心境和顯示個性。
1.3 短暫性
流行語的生命通常非常短,畢竟長期存在的事物只能被稱為“經典”,而非“流行”。每一代流行詞都依賴于某些事件,例如前幾年生姜和大蒜價格飛漲,就出現了“姜你軍”、“蒜你狠”的流行語,現在這些詞已經不再使用。流行語發展得很快,絕大部分也消失得很快。隨著人們注意力轉移,許多舊的流行語會被新的代替。
1.4 便利性
使用便利、傳遞信息快捷是流行語的一大優勢。流行語不僅生動、簡單,同時還能提高交流的速度,節約時間和成本。
1.5 任意性
不同于標準漢語,流行語包含了漢字、數字、英文單詞和符號等等。一些詞是“病態”的,一些語言學家認為流行語太隨意和不穩定,它們是年輕人玩的文字游戲。
2 語用上的創新
首先流行語寥寥數語卻有著豐富的含義。網絡交流是現代高科技支持下的現代社會不避免的選擇。這種新的交流互動實際上是一種文本化的口頭交流方式,傳播信息的速度遠低于日常的口頭交流。交流的時間越長,交流的成本就越高。流行語能避免很多無用的信息,往往一個詞就能表達復雜的意思。流行語是生活化的,在網絡交流中,表達者無法依靠身體語言來彌補文本交流的不足,所以接受者只能依靠文本的符號來進行解碼,因此一些表達情感的符號就出現了。情緒能夠通過鍵盤容易便捷地表達出來,這也是語用上的一種創新。
3 流行語的來源
3.1 新概念和新詞匯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量的新事物和新發現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由此帶來了新概念,例如“創客”,“創”即創新,“客”指從事活動的人。創客一詞來源于“maker”,原為麻省理工學院做實驗的學生,以創造為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在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客”被借用過來,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3.2 公共媒體
電視、電影、網絡、報紙的報道和一些文學作品被許多人模仿,很多的流行語就這樣產生了。例如“diss”這個詞,該詞的出處其實由來已久,再次爆紅是因為《中國有嘻哈》的選秀。“確認過眼神,……”原是林俊杰“醉赤壁”里的歌詞,今年除夕,網友的一篇“確認過眼神,你是廣東人”關于過年紅包的內容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隨之該詞在2018年爆紅。“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來源于《家有喜事1992》里的經典對白。
4 流行語的種類
4.1 符號
不同于面對面交流,網絡的交流通常會使用字母、停頓、數字和其他的特殊符號。這些符號有著生動的、簡短的語言形式。
4.2 同音字
一些流行語和傳統的表達方式發音相同,但用字不同,可分為漢字同音、數字同音和字母同音。例如“童鞋”(同學),“神馬”(什么),520(我愛你),9494(就是就是),3Q(Thank you!)。
4.3 縮略詞
為了尋求快捷和方面,網民們通常用一些縮略詞。例如MM(妹妹),GG(哥哥),LZ(樓主)等。
4.4 外來詞
外來詞通常是從外語中借用過來的詞匯,有些為音譯詞,例如粉絲(fans),有些是直譯詞,像沖浪(surf),還有的是混合詞,例如黑客(hacker)。
4.5 疊字
漢語語法上,名詞不能重疊,而在網絡上,有好多名詞和形容詞重疊的現象。這種詞匯模仿了小孩語言的特點。網民們稱“東西”為“東東”,還有類似于“范跑跑”這樣的詞。
4.6 老詞新意
基于兩件事物的相似點和人們的想象,許多新意被嫁接到老詞上。例如形容長得欠佳的女孩為“恐龍”,稱論壇上只看不說的行為為“潛水”,無奈表達為“汗”。
5 流行語形成原因
5.1 社會文化因素
5.1.1 互聯網的發展
互聯網為流行語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網絡的便利性極大地提高了現代人工作和生活的水平,人們能夠自由地在網上表達關于社會現象的觀點,流行語的新文化現象正在改變人們對于生活的想法和態度。
5.1.2 社會的發展
流行語是社會微觀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覆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改革開發,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和文化多樣性帶來了許多新事物和新觀點。網民們也創造新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5.1.3 社會事件的負面效應
改革階段往往有沖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也容易使某些事情復雜化,不可避免有道德淪落的現象,一些流行語就隨著事件的負面效應擴散開來,最著名的就數“我爸是李剛了”,它表達了人們的不滿和對此類事件的譴責。
5.1.4 文化的發展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燦爛的文化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國內外的交流不斷增加,人們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休閑的社會和文化氛圍為流行語的出現和流行提供了好環境。生動、簡潔、口語化的流行語反映了中國人個性和活力。
5.2 社會心理因素
5.2.1 娛樂
如今,休閑文化成為中國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休閑文化使中國人在追求生命價值和意義時不再是板著面孔。傳統的媒體缺乏開放性和互動,公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藩籬,越來越多的草根加入到創造和傳播流行語中,流行語也就有了娛樂和幽默的特點。
5.2.2 時尚
時尚對公眾有很強的吸引力。大部分網民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追尋個性,是時尚潮流的引導者和主要力量,它們建立博客、熱衷于網聊,比較隨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流行語的出現迎合了時尚的發展。
5.2.3 從眾心理
大部分的網民是年輕人,它們處在一個特殊的心理階段。他們的想法不成熟,缺乏獨立判斷對錯的能力,從而易于附和他人觀點,繼而利于流行語的傳播。除此之外,流行語也能拉近彼此間的關系,建立友誼。
6 結語
網絡時代,流行語盛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網絡中新的交流方式、特定的語言文化現象在學術領域和社會生活中都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作為日常生活交流的語言載體,流行語對我們長期形成的習俗和文化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流行語豐富了漢語的詞匯,擴大了語言的表達形式,但有些流行語低級趣味、格調低下,這就需要我們對流行語進行研究、甄別、揚棄,從而把握其發展方向,引導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冉永平.語用學:現象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