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翠枝
【摘要】班主任作為維系學校和學生間正常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在整個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和無人替代的。在教育這塊智慧的田野里,人民教師是一位播種者,為了幼苗的茁壯成長,這位播種者以愛的雨露澆灌,用園丁的辛勤耕耘。尤其對“弱小的幼苗”更嘔心瀝血,傾注愛心。
【關鍵詞】傾注 愛心 感化 后進生 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85-02
魯迅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熱愛,誠摯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學生的崇敬和信任,才能創造出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離開了這個感情基礎,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會變得蒼白無力,所以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實現師生溝通的金鑰匙,也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條件。
一、傾注愛心促轉化
學生對愛的感觸是十分靈敏的,班主任老師對學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殷切的目光或是一絲和藹可親的笑意,都會在學生心中掀起波瀾,擦出火花,進而在感情上引起雙方的共鳴。
我認為后進生并不是一無是處,只要多接觸他們,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這也是后進生積極因素的一面,我以此作為轉化工作的突破口。具體行動上我首先深入了解學生,調查研究,從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態度、性格愛好、家庭環境等作全面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努力達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其次是真誠地理解學生,尊重他的個性、人格和自尊心。用學生身上的光,去照亮他們前進的路。
小郭是一名生活自由散漫,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有一次,曾因偷村里群眾的水果,被人打得頭破血流。還有一次在學校搶低年級同學的錢買早餐吃。經常曠課,上課開小差,不交作業,無心向學。小郭的表現實在令我十分關注,看到他一天天消沉下去,我放棄休息時間找他談心和家訪。經過調查了解,小郭的父親因意外車禍身亡,家中有四兄妹讀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母親又到外地做小買賣,在家無人管教。看到小郭的家境我十分同情他。為了挽救小郭,我一方面與家長協商如何做好家庭管教工作,另一方面我深入了解小郭的性格、愛好、為人等。去尋找小郭的長處。另外,對小郭的錯誤我沒有在班上公開批評、斥責,而是尊重他的人格、自尊,找他單獨耐心教育引導。了解到小郭最感興趣的是畫畫,這也是小郭積極因素的一面。為此,我把握時機,在班上多次舉行畫畫比賽,在多次比賽中小郭屢屢名列前茅。我在班上不但表揚他,而且還給他獎勵,勉勵他繼續努力。平時,在校動員全班同學既在學習上幫助他,同時又在生活上幫助他。用愛的雨露去滋潤他幼小的心靈,使他振作起來,增強自立的信心,揚起前進的風帆。我曾對小郭說:“你并不差,若你繼續努力,以后一定有作為。”小郭聽后深受感動,流下了熱淚。經過循循誘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小郭再不像以前那樣經常曠課、上課開小差,成績由原來的39分提高到67分,成為一位守紀律,勤奮學習的好學生。看到小郭的進步,我感到極大的欣慰,深深意識到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我終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傾注愛心可感化
一個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情感可以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它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而且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形成健康的品質和良好的個性。凡是老師寄予希望,感受到老師關心、愛護和鼓勵的學生,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個人行為。
教師有了愛生的情感,才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為教育學生不惜嘔心瀝血,學生進步了才感到欣慰,學生退步了,會焦急不安,學生犯了錯誤,會痛心和自愧。有了這種愛,才會樂于做對教育學生有益的繁雜瑣碎的工作,才會饒有興味地去親近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長處,鉆研和創造教育的藝術和方法,有了這種愛,才會以更大的耐心,不怕反復,不見成效不罷休。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教育學生是一項艱苦、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它需要一種“人的情感”,這就是熱愛學生的情感。在二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當我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待以真誠實意,學生就受到感染和感化,縮小了師生感情上的距離,產生對我的親近、感激與仰慕心理。學生對我就越加信賴,我的要求就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并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形成他們的信心,鼓勵他們去實踐自己的諾言。
小翁是一位外地生,以前教過他的老師都認為他是一個“惡作劇”。他從不交作業,上課心不在焉,經常與同學打架,有一次,因打傷同學賠了幾百元的藥費,甚至曾經試過在課室大小便,乃至發展到逃學。這樣實在令人心寒。小翁性格怪癖,從不接近我,也不和同學交朋友,自己獨來獨往。為此,我及時家訪和找他談心,了解到他后進的原因:一是基礎差;二是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和經濟困難;三是家長管教不嚴。根據小翁的特殊情況,我既幫助他補缺知識,又動員全班同學在經濟方面(捐錢)幫助他,同時,對他進行前途、理想的教育。另一方面不厭其煩家訪與家長溝通,使家長改變管教子女的方法。同時反復找小翁談心,進一步了解他的性格特征、行為才能,以及其精神世界、歡樂憂愁等等。從中我發現小翁雖然成績差,但字體比個別成績好的同學還要規范、端正。所以,我把握時機,有意識在班上舉行書法比賽,比賽中小翁獲得第二名。我不但在班上表揚,還給他獎勵,并鼓勵他再接再厲。從此小翁變了,不但與同學交上朋友,而且主動接近我,學習上有不明白的能主動問我。有一次,小翁沒有向我請假,一整天都沒有回校上課。我找其他同學了解情況,沒有一個同學知道他不來上課的緣故,我誤以為他的“惡作劇”又發作了。為此事我和科任老師及時家訪,剛進他的家門,我意外地聽到有人不停地呻吟,我順著呻吟聲的方向望去,原來躺在床上呻吟的是小翁,他正在發高燒。我問他的家長是否帶去診病,他家長說:“由于沒錢,只吃了退熱散,熱還沒退。”此情此景,我和科任老師及時送他到衛生站診病。回到學校,我動員全班同學獻愛心——捐錢(自愿形式)作為禮物去探望小翁同學,讓他早日康復歸隊。我和同學們的行為實在感動了小翁和他的家長,使小翁在班集體的大家庭里感到無比的溫暖。一種愛的力量煥發小翁自強起來,推動他回校上課。回校后,小翁守紀律、勤學習,而且經常做好事。用真誠的愛煥發了小翁自愛、自信、自強,這也是真摯的愛發揮有效的轉化作用。
三、傾注愛心以曉理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能否取得理想的結果,從教師方面來說,不僅取決于他的責任感和教育能力,也取決于他是否對學生傾注了“愛生如子”的感情。
在一個班級里,或多或少有一些后進生,特別是我去年教的六(1)班,后進生的面比較廣。如何教育好這些學生呢?擺在我面前的既是一個老課題,同時又是一個新課題。因為對后進生的教育一向是個難點,而今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的日新月異,后進生的情況就更加復雜了,教育工作就更難做了。班上的學生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大部分同學認為:有文化無文化不要緊,只要有錢就行了。因此,在他們腦袋里形成了讀書無用論。因為這樣造成有部分學生無心向學,特別對后進生影響更大。看到這種現象我十分痛心,對學生的未來甚為擔憂。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我的孩子也認為讀書無用,不學無術,將來怎樣立足于社會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他,但只長身體不長知識,太可悲了!鑒于此,我用多種方式反復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愛國主義、道德的思想教育。教育的范圍大到知識可以改變國家的興衰,小到知識可以改變自己將來的生活。通過教育,學生們充滿信心、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憧憬未來,個個爭當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總之,無論在教育過程中,還是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一旦由老師的愛交織起來,就可以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耐心、細致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用知識去開啟學生智慧心扉,用真摯的感情去滋潤學生幼稚的心扉,用真誠的愛去點燃希望之火,讓智慧的田野開遍美麗花朵,育出有用之才。我們相信,只要保持一顆愛心并持之以恒地將情感教育進行下去,遲早會取得可喜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