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偉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治療思路和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療效。方法 在2015.9月~2016.3月的對具有糖尿病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46例進行選取,并進行兩組73例的分配,分別進行西醫的方式治療以及中醫的療法進行,對此就要對比患者療效。結果 表明西醫占比達到84.93%,對應的中醫是95.89%,其中中醫不良反應占比5.48%,而24.66%顯示的通過西醫治療的不良反應效率。通過心電圖分析,ST段上升到(0.08±0.03)毫伏,對應的中醫為(0.08±0.03)毫伏。其中血糖每一升占比(8.78±0.56)mol,對應的中醫(3.48±0.39)mol;
T波變化(0.07±0.03)毫伏,對應的中醫為(0.07±0.03)毫伏。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高發,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通過分析,在臨床上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中利用中醫方法,可以實現基本癥狀的緩解,對于相關的指標也可以達到要求。
【關鍵詞】中西醫;心血管疾??;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146例,隨機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每組73例。中醫組男42例,女31例。年齡53到87歲,平均年齡(75.22±8.39)歲,治病1~12年,平均病程(5.37±4.26)年;而西藥組男39例,女34例,其平均年齡在(75.62±8.34)歲,治病1至12年,平均病程(5.38±4.56)年。在我們醫院兩組患者均被確診,患者糖尿病均為2型,以及疾病分別為:65例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冠心病心臟疾病患者為68例,13例為動脈粥樣硬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均被排除在外,
均沒有其他疾病或精神障礙類的疾病。
1.2 方法
中醫組采取了辯證治療的方法來治療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脾腎氣陽兩虛型、肝腎氣陰兩虛等類型,治療脾腎氣陽兩虛型患者則需要用到藥物是白術、生地、黃芪等藥物;對肝腎氣陰兩虛型采用中醫治療法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需要的藥物有太子參、花粉、山萸肉等;心腎氣陽兩虛型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對金匱腎氣丸用量的多少來進行治療和控制,如五味子、茯苓、絞股藍等藥物進行控制。上述三個配方均都在使用加入了丹參、紅花,其用法為,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要熬兩次,且每次均為300 ml左右的劑量,使用口服的方法,2次/d,臨床效果都是經過中醫和西醫都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的分析。
1.3 療效判定
顯著、無效、有效這是對治療效果的判定,顯著有效是指心血管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有效的控制了血糖含量;無效就是治療對患者的癥狀沒有得到一點的控制,明確的說就是控制不住血糖;有效就是指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6.0軟件統計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中醫組具有明顯效果的有46例,24例為有效治療,3例為無效,其95.89%為中醫治療的有效率;然而西醫組治療的效果是:治愈17例,45例為有效治療,11例為無效治療,其84.93%為西醫治療的有效率;中藥組5.48%為不良反應發生率,24.66%為西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組(0.15±0.03)mV為ST段升高幅度為,T波(0.18±0.05)mV為改變值,血糖水平在(3.48±0.39)mmol/L之間,(0.08±0.03)mV為ST段上升值,(0.07±0.03)mV為T波的變化值,數值是(8.78±0.56)mmol/l為血糖值。兩組治療前血糖與心電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心血管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1)呼吸困難;(2)心悸;(3)眩暈。其特點是:自理差、病程長、恢復慢、合并癥多、病死率高、藥物不良的患者比較多見、心里素質也非常差。
中國醫學認為患者氣血兩虛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跟血虧虛、血瘀不暢有直接關系,由于飲食不節制,過度腎陰不足,火燥等等是糖尿病的主要發病的原因,最后兩名患者被認為是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而且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需要臨床辨證分析并發癥的患者來治療,只有對治療患者的癥狀進行觀察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對癥先要,以達到有效治療疾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慶邦,陳文廣,陳 健,陳東浪.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伴焦慮癥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5):53-54.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