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芝 王陽
【摘要】論文探索了在當前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取代傳統財務崗位的趨勢下,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論文提出了將互動實踐教學法引入教學,開設財務會計模擬實訓課程及財務決策仿真實訓課程,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角,在實務訓練過程中將分散于多門課程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在所學專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全局視野。
【關鍵詞】創新能力 財務決策 決策能力 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改項目“會計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34-02
《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2016)指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在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程中,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知識經濟、信息技術、經濟體制改革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對會計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環境因素,面對迅速、巨大的環境變遷,會計專業的教育者不能被動接受環境的變化,而應主動采取措施揚長避短,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應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決策型轉化。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研究型大學,在當前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取代傳統財務崗位的趨勢下,我校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各類組織培養既掌握系統的會計學理論和實踐方法,又具備參與企業高層戰略決策能力的高級專門管理人才。我們通過問卷調研,深入了解學生對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探索將互動實踐教學法引入教學,開設財務會計模擬實訓課程,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角,在實務訓練過程中將分散于多門課程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在所學專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全局視野。
一、完善會計學課程體系,形成內容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銜接的會計專業課程群框架
會計專業課程群框架建設的指導思想應體現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宗旨,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定位,在課程和培養方案之間搭建課程群這一橋梁,弱化課程的獨立性,強化課程之間的交叉融合性,由課程群承載人才培養的目標,協調課程之間的關系,同時,把課程群建設與學科建設有機結合,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配置,促進優質課程群、優秀課程群建設。會計學專業課程群框架中的模塊銜接 會計專業課程群框架的建立使得相關課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課程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各課程間內容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銜接,既有縱向傳承關系,又有橫向聯系。
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加大信息技術知識的力度,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將信息技術和會計知識相結合,培養出能勝任現代電子商務時代要求的新型財會人才。修訂教學計劃,增設管理信息系統,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課程,停開,合并與人才培養目標關聯度不高的課程,壓縮部分課程的課時。在具體實施時采用模塊化的教學培養方案,主要體現在“專業核心模塊+專業選修模塊(專業方向課和專業拓展課)”的設置方面,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針對性。
二、重構實訓內容,加強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的融合
我們從2012年開始對會計實驗室基礎條件進行改善,2013年引進網中網財會綜合仿真實訓軟件,在電算化會計實驗及財務管理、稅收籌劃、審計等課程實驗完成的基礎上開設“財會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該課程首先引導學生了解網絡虛擬實習企業的狀況,講解企業運營流程,介紹財會業務與企業經營的協調、融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復習有關財會業務處理技巧,對自身所做的財務決策案例企業進行解析,進行財務決策討論,完成賬務處理、納稅申報、稅務稽查等助攻學習和訓練內容。實施過程中,我們進一步完善實驗內容設計,突出實踐所需的各種能力,將中級財務會計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調整改進和融合。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以真實模擬實務的方式,旨在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財會部門的各種崗位。
2.系統訓練學生對企業經營背景、業務流程、財務環境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財會業務技能。
3.著重培養學生的系統性和全局性思維,使其能夠立足于公司中高層來看待財會問題,練就其良好的團隊協作與管理能力。
三、引進財務決策平臺項目,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及戰略管理能力
變革后的企業財務部門,在平衡協調交易處理與策略性作業關系的同時,更應重視對現代專業財務人員的科學管理,大大提高戰略性業務對財會工作的滲透力。目前,一般高校所進行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更是效果顯著。但是實踐中更多的還是對會計基礎知識的應用,更多的還是基層知識的學習。因此學生的會計實習、實踐活動,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財會工作的體驗,難以觸及財務決策。
為彌補這一不足,2014年我們組織學生參加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主辦的“網中網杯”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經過校內賽、大區賽,最后并取得全國總決賽第一名、特等獎。在組織學生參加第二屆“網中網杯”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之后,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研發現,較多學生反映很多財會問題都似曾相識但是不知如何著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實際財會問題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一個財會問題不僅涉及多方面財會知識,而且涉及財會業務與其他管理經營環節的協調和配合,這些都是課堂教學很難展現出來的,因此,亟需開設以模擬財會情境為手段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有機會身臨其境的面對各種財會問題,引導學生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環境來思考財會問題的解決之道,從而彌合課堂教學與實踐需求之間的鴻溝。為此,我們引進了網中網公司開發的“財務決策平臺項目”,這也是培養學生從企業CFO的角度去運營一家虛擬工業企業、并進行賬務處理、電子報稅、和稅收稽查。從而把基礎的會計知識、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戰略風險控制、稅收籌劃等多學科的知識融為一體,互相依托。
目前為止,我校會計專業學生參加了2014年第二屆、2015年第三屆、2016年第四屆和2017第五“網中網杯”全國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并取得了第二屆、第四屆全國總決賽第一名特等獎、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二等獎的佳績。2017年5月我校代表隊還參加了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財經教育委員會主辦、西安石油大學承辦的首屆能源杯全國大學生財會技能挑戰賽并獲得特等獎。學科競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平臺,通過模擬實習實踐以及參與競賽,提高了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總之,通過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充分借助校內外資源打造創新實踐平臺并提升創新訓練質量,將專業課程建設與創新實踐平臺建設相結合,將課堂理論學習與現實問題分析相結合,將學生全程參與與教師專業輔導相結合,將當前興趣培養與未來職業規劃相結合,將專業實務訓練與重大學科競賽相結合,將實踐教學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學生財務決策能力培養進行融合,為會計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有益嘗試。
作者簡介:
張俊芝(1961-),女,北京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博士學位,從事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以及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