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晉義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重慶 400000)
藝術社會學是將藝術(創作、批評與理論)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要點是“作為藝術的社會現象”),藝術現象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因此藝術研究(藝術社會學)也成了社會學的一個分枝;阿諾德·豪澤爾是一位在東西方都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藝術史家和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以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為依托,并加入“星期日俱樂部”他的藝術社會學理論的基點是曼海姆的觀點和術語?!八囆g誕生于純科學真理偏離的地方。藝術不是作為科學發生的,也不是作為科學而終止的。藝術源于生活的需要,它和科學都行走在同一條永無止境的路上,解釋和引導著生活。”豪澤爾的名言又使得他面臨另一個爭論,他是否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學者。而在二戰后的冷戰格局中,豪澤爾的政治立場和學術志趣,都使他有別于蘇聯和東歐集團的官方意識形態,但是在西方人眼里,他仍然是屬于馬克思主義藝術史學的一個代表。
豪澤爾的藝術社會學是一種辯證的批判理論。強調藝術與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他曾指出在《藝術社會學》書中的主導原則是:“歷史中的一切統統都是個人的成就,但個人總會發現他們是處于某種確定的時間和地點的境況之中的:他們的行為舉止是他們天賦才能和所處境況兩者共同的結果?!?/p>
居廷安老先生譯著的豪澤爾《藝術社會學》于1987年在上海市印刷六廠印刷出版。居老先生在前沿部分對本書進行了詳細介紹:原書共有六個部分,這個譯編本只有五部分,那是因為原來的最后一部《藝術的末日?》被刪掉了。這部分主要介紹了當今西方的一些藝術流派,如現代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等。譯編的五部分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前三部分:《基本原理》、《藝術與社會的互動》和《辯證法:光明的鬼火》;第二大部分包括后兩部分:《從作者到公眾的路上》和《根據文化階層對藝術的分類》。從所列標題就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說的是原理、原則、性質和思想。第二大部分討論的是具體的藝術過程和藝術范疇。在該書的序言中,作者宣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理論并不意味著在實踐上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預想無階級社會的理論被他稱為“形而上學的氣球”,然而,他仍然相信,“每一種意識形態以及每一種由意識形態決定的知識態度是由社會和經濟的條件產生的。”第一部分為基本原理,是關于藝術和生活、社會學和心理學、藝術和歷史性的關系的一般論述,其中談論的問題有:現實的總體性、文化的統一性、藝術的自發性(靈感)和傳統性(語言)、心理學主義、社會學主義、階級意識、意識形態和合理化、風格和理想形式、藝術作品的時代性和永恒人性等。第二部分論“藝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討論了藝術創造的自然因素、輩代因素和文化因素、歷史唯物主義、藝術家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藝術作為社會批評和為藝術而藝術等問題。作者在這里提出了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探討。在他看來,只要應用辯證的方法,始終注意意識和外界事件的相互作用,就可以避免經濟決定論和歷史決定論。豪塞爾說,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影響不是單向的,影響也可能起于上層建筑;基礎和上層之間存在著功能聯系,它們之間的影響是在功能關系中發生的。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專門論述了辯證法問題,分“辯證法的概念”、“矛盾的原則”、“歷史和自然辯證法”、“美學辯證法”和“辯證法的限制”五章來討論。這是全書最艱深,同時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部分。豪塞爾所理解的辯證法是唯物和唯心之間的某種二元論,辯證法似乎就是承認人的主體作用,就是充分認識到人文世界中人的意義、動機、需要和意識等的作用。從第四部分開始作者似乎才真正進入了藝術社會學的領域:他著重討論了創造者和接受者的交流問題。從前在貴族贊助下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只有寥寥無幾的接受者,而當代諸如電影和電視之類的大眾藝術擁有成億的觀眾。這種觀眾的變化也改變了藝術創造的性質、趣味、風格乃至主題。豪塞爾用適當的篇幅討論了藝術消費經驗和傳播媒介(藝術中介)的變化以及貿易和商業制度對藝術創造的影響。這部分的主要章節為:“創造和接受”、“藝術的消費者,,、“中介者(因素)”、“藝術批評”、“中介的制度”、“社會動機和反社會動機,,等。第五部分題為“藝術按文化階層的分化”用文化階層的概念討論了階級結構、社會的性質對文化的形式、內容和性質的影響,其中包括的八章分別為:“階級和文化”、“文化精英的藝術”、“民間藝術”、“通俗藝術”、“大眾藝術”、“大眾文化的種解釋”、“大眾媒介”(包括論暢銷書、電影、收音機和電視)和“波普藝術”波普藝術的文化階層、爵士樂、甲殼蟲樂隊和新達達主義等文化現象)。顯然,第五部分可以稱為藝術或文化的宏觀社會學研究。
通過對《藝術社會學》的閱讀,可以對于當代藝術有更好的認識與思考。筆者認為在現如今發生的藝術現象和藝術作品以藝術社會學的角度去切入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因為,在這樣的時代,藝術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而作品意義顯得膚淺不堪。豪澤爾作為藝術社會學的創始人居功至偉,而經由T·J克拉克,維也納學派等學者的不斷發展,藝術社會學也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美]阿諾德·豪澤爾《藝術社會學》[M][譯]居廷安 學林出版社
[2].沈語冰 藝術社會史的前世今生——兼論貢布里希對豪澤爾的批評 [J]中國美術學院學報
[3].“中間道路”的藝術史觀——豪澤爾藝術社會學思想探析》[J]方維規 學術研究
[4].[美]朱利安·斯托拉布拉斯《走進當代藝術》[M][譯]王端廷 天津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