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麗
(江蘇大學 江蘇省鎮江市212000)
漆藝的概念是由漆器演變而來的,漆器是漆工藝所表現出的最初形態,也是漆藝的主體,漆器主要應用于人們的實用陳設領域。上世紀50、60年代越南磨漆畫首開先河,創作了一批反映民族獨立統一斗爭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從而使漆畫作為一個新生畫種進入繪畫藝術領域,近年又出現純藝術形式的漆塑,因此,漆藝的形式是多樣的,有平面的、有立體的、有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也有單純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
漆藝雖然是我國的傳統工藝,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以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的傳承形式存在,直至上世紀80年代,漆藝才作為一門專業課程成為裝飾藝術課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就我國來說,漆藝還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還處于不斷摸索、完善的時期。目前來看,我國臨近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的漆藝教學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特別是他們在實用性漆藝陳設領域的教學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使傳統漆藝的觸角涉及到現代人們生活的多個方面,從而促進了漆藝產品更多的進入到市場,滿足人們生活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漆藝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結合自身學院的特色,從傳統中借鑒,如設計教育的鼻祖包豪斯的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研究型人才,不斷吸取國內外優秀院校的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并從其它設計藝術學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吸取經驗,取他人所長,補自己之短,使得漆藝課程的教學能夠面向社會的實際需求,架起學校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
漆藝課程首先要解決的是漆工藝的學習與掌握。漆工藝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實地走訪,作品賞析等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熱情與興趣。除此之外,學生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目標,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把藝術創作教學滲透到工藝的教學當中,否則學生學習到的與工匠所掌握的沒有什么區別。因此,如何調整并完善工藝與藝術創作的教學是漆藝課程中所要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只有把藝術創作和工藝制作兩個方面的教學都重視起來才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國內外漆藝教學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培養方向的預見性,把握社會需求狀況,有的放矢,遵循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計劃;
2.在傳授傳統漆工藝的同時注重漆藝與現代工業設計、現代藝術的結合,同時加強漆藝在實用性產品領域的教學;
3.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漆藝教學實習基地,與漆藝產品生產廠家積極合作,承接一些漆藝設計項目,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連接。學生的作業也可以商品的形式出現于畫廊或其他商業性質的場所,接受市場的檢驗。
漆藝教學應面向教學主體與市場需求,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出發,重構與完善學科課程,改善教學方法,調整知識結構,確立培養方向。
1.目標的確定:改革和完善漆藝課程,尤其是對課程體系的銜接和統籌的系統評估且最終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提出調整與建議。漆藝課程教學的主體是裝飾專業的學生,首先我們要對裝飾專業學生的情況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學生希望在能學習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設計,使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適應市場與現代人們生活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需要加強實地考察與市場調研,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創新能力,探討漆藝教學與市場接軌的可行性,在漆藝教學與市場之間建立合理的良性互動關系。基于市場需求的漆藝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其根本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漆藝專業人才,加強實踐教學與市場調研作為漆藝教學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到學校、教師、社會系統性的集合,采用“拿進來,走出去”的實踐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漆藝知識和技能結構,不斷完善、充實教學內容,通過實踐,使學生能夠知行并進。總之,漆藝專業的教學還在不斷摸索與探討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這對促進這一門新興專業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教學方法的改革:即加強實踐教學法的實施,通過市場調研、工廠基地實習、實際項目的參與、課程作品展等形式使漆藝課程體系逐步完善。另外,增強漆藝教學與市場的銜接,解決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產生的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脫離實際,游離于老百姓的生活之外,曲高和寡,因為動手能力差而導致的就業率不高、無法學以致用等問題。教學方法改革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側重于從課堂走進工廠、接受市場的檢驗,貫徹“以做帶學,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培養方向更能適應市場需求,服務于現代人的生活。因此,本課題旨在尋找一種克服教學與實際脫節的方法,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具體方法即把實際操作深入到專業課教學中,在教學中把真題設計引入課堂,從而強化課程的設計實踐。
其次,在漆藝教學中,由于學生專業基礎不同,創造能力各異,應該推行個別輔導為主、集體輔導為輔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對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極有好處。專業教學教師的課題要準備充分,指導學生了解漆藝發展的現狀及漆藝課程教學的目標和現實意義并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查閱,形成初步方案,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若干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任務。指導方法要立足于啟發引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工作,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也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負責嚴格把關,分階段檢查和考核,把握整個實踐教學的進程且充分保證教學質量。在課題的研究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溝通,強調課程作業的互評與自評,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與實踐的過程,通過基于市場需求的漆藝課程模式的研究、探索與實踐使學生能夠對漆藝設計與制作具有整體的把握能力,同時對漆藝產品的市場走向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擺脫專業課教師單方向傳授的模式,漆藝的學習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一門傳統工藝的掌握與熟練并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漆藝之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漆藝打下基礎。除了擔當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角色之外,專業課教師還要擔當學生和工廠實習基地之間的聯系人。學生通過工廠實習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掌握各種漆工藝及各種漆藝產品的生產流程,這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和就業提供了更加實際的幫助。
最后,通過課程作品展覽的形式來檢驗教學成果。形式一可以將展覽地點置于藝術學院內,邀請其他院校的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過來參觀。形式二則可以將課程作業以商品的形式置于畫廊及其他商業場所,使得教學成果能直接面向市場,面向大眾,接受考驗,讓漆藝這一門傳統工藝在新時代能煥發新顏,體現傳統工藝的現代價值,彰顯教學目標的社會價值。
漆藝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市場調研、工廠實習、課堂教學與教學評估體系。
學生去裝飾城、超市、商場等場所進行調研,其重點在于觀察目前漆藝產品市場的走勢,供需情況及薄弱環節等,學生需交圖文并茂的調研報告。
教師可帶領學生走訪一些我國賦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漆藝產地,如揚州、福州等地區,并與其漆藝產品生產工廠建立起產學合作關系,使工廠成為學生的實習基地,為學生近距離的了解、接觸、學習傳統漆工藝提供條件。
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使藝術創作與工藝相融合,培養對漆藝產品設計具有整體把握能力的人才。除此,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引進實際設計項目,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教學與社會的密切關聯。
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對教學的三個關鍵組成部分,即工廠實習、課堂教學、市場調研進行量化評分。量化評分標準可以將課程的整個實踐過程量化,對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都設定考核項目和分數,如總分100分,工廠實習占30%,課堂教學占50%,市場調研20%等,完成一項給一項的分數,最后累計為總成績。細致、公正、量化的評分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從而達到教師所預定的漆藝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應以實際操作的方式逐項剖析,并提出常規下的做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在有具體例子情況下,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容易被接受。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可采取先實踐,獲得感性認識后,再回到課堂學習理論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學,以此較好的實現漆藝課程的教學目標。具體可采用以下幾點保證措施:
1.裝飾設計及工程公司現有的漆藝設計項目;
2.可保障的漆藝工廠實習基地;
3.虛擬的漆藝設計工程項目,包括設計圖稿,設計說明,工藝流程設計,成品材料和價格預算等;
4.可供展覽漆藝課程作業的畫廊及相關的商業場所。
結語:總的來說,漆藝教學模式應打破教師填鴨式教學、教學知識與實際需求相脫離的弊端,通過實地走訪、基地實習、課堂學習、實際項目設計、市場調研、舉辦課程作業展等手段使漆藝教學模式日趨完善。體系中通過一系列的實習辦法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根據切實有效的辦法衡量、比較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和收獲,以便及時的糾正存在的不足。實踐環節的落實以及合理的安排將是漆藝學習將來能夠更進一步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教師要密切注意當前漆藝發展的趨勢及市場風向,合理設置知識結構、作業的形式和要求,結合合理的教學環節的安排,例如可先讓學生進行市場調研,然后實地走訪,再回課堂或者漆藝教學基地實習,最后舉辦課程作業展。在這幾個環節中,市場調研、課堂學習、實地走訪及漆藝教學基地實習的順序沒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具體安排。將理論教學與設計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精心組織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規范該課程的教學環節,改革課程訓練手段,使漆藝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做到產、學、研相結合的同時突出自身的專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