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張勇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226400)
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幾點較為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內在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師需通過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創新,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促使高中生對數學知識“樂學”、“好學”.
通過分析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運用傳統應試教學模式,教師在課上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對數學知識點被動的接受,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許多學生在課上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首先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在課上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較少,在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以生為本”作為教師需秉持的教學理念,但許多教師未進行有效轉換.其次,部分教師因為其教學素養未有效提高,教學的側重點僅停留在書本,未進行生活化、探究性拓展.最后,部分教師在教學態度方面存在問題,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采取放棄的態度,課上課下對這些學生不管不問、放任自流.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對知識點的考試成了唯一考核目標,而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通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知識點,在背誦過程中未對知識點產生有效的思考,導致數學思維的培養無從談起.部分學生在背誦后雖然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知識點的實用、生活等特性被忽視,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某一科目充滿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開展相應學習,實現有力提高自身學習成績,并全面構建數學思維.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高中數學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課堂主要教學方式為知識點灌輸,枯燥、無味的知識點板書、講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利用問題進行課堂導入,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例:在概率章節教學過程中,在課前設置問題如下:第一,概率的定義是什么;第二,生活中存在哪些隨機事件;第三,列舉出生活中能夠運用概率的場景.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索,在學生探索結束后,教師需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針對性問題進行解答.
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在成績導向下教師教學方法通常為“滿堂灌”和“填鴨式”,學生唯一學習任務就是記錄數學知識及數學方程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課堂主人翁角色有所忽視.想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及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就需要教師適時轉變教學思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首先需對數學教材進行分析,并通過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有力結合,實現生活化課堂成功構建,通過教學促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科目的總要性,當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相應數學現象及問題時得以自發學習并解決.
教學實例:在講解函數概念時,本人首先進行了生活化情境創設,提出問題——“電影票和電影院座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到——“對應關系.”這時再次提出問題——“兩個人能不能公用一張電影票”,學生都回答道“不可以”.在此情境成功創設后,教師就可以進行函數概念知識點引入,然后進行問題提出——“當我們把x換成電影票,把y換成電影院的座位,同學們能夠想到x和y之間存在的關系么?”通過以上生活化情境、問題情境的構建,能夠引導學生自發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探索,以實現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已在教育領域廣泛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入教學課堂已成為當前發展趨勢.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成功助力教師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數學科目是一門知識點繁多,較多知識點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生高中發展階段,對許多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深入.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的有力結合,促使得那些抽象、繁瑣的知識點,畫面性呈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的吸收和掌握.
教學實例: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知識點過程中,本人在課前進行立體幾何多媒體燈片制作,這些燈片中的立體幾何可以進行旋轉和拆分,在播放過程中向學生講解相應知識點,能實現學生在直觀認知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高中數學課程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探究意識等方面的素養.探究意識可以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人在期末常采用專題探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達成情況進行了解.在課上本人通過提出具有趣味性、新穎性、有科學價值的數學問題,要求學生自發分組開展解決工作.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各執己見、互相學習,并通過思維間的碰撞產生了具有創新性的觀點.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改大環境下,高中數學科目的教學目標需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內在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的適時運用,實現在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選取與學生當前發展相符合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傳統應試課堂的改造,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