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雷明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 224100)
初中物理是學生在素質教育階段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學生初接觸這門學科,其抽象性和復雜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原本只能通過教師單一講述的文字語言運用豐富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加強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程度.本文主要從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物理實驗再現、引導學生鞏固運用三個方面探討具體的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策略.
創設情境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十分青睞的教學手段,但由于受到過去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已然習慣于枯燥的傳授方式,多從個人角度出發思考教學設計方案,忽略了學生真正的需求.因此,教師應當掌握科學的物理教學情境,從根本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經驗,進一步利用多媒體設計合理的情境.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進行情境的創設,將課本中單調的文字轉化為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等,讓學生領略非同凡響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拓展,設置豐富的課外情境,搜集資料、網絡信息等,結合多媒體設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一些教師認為,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的目的就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只要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案都被教師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真正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應當清楚地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設計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適合學生探索,在運用多媒體引入情境的時候,教師要放眼全局,及時調整、積極反思,不斷優化教學情境的運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知識時,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是一些人坐在或站在公交車中的情景,剛開始公交車四平八穩地行駛著,所有人都靜靜待在自己的位置,這時,公交車前方突然竄出一只貓,司機立刻踩下剎車,于是這樣一幕出現了:所有的人都以極大的幅度向前傾,一名提著公文包的年輕人腳下不穩差點跌在地上,還有一個小學生停在嘴邊的水硬生生潑在了前面人的后背上.這滑稽的一幕讓學生想起了自己坐公交車時類似的場景.教師問道:“同學們,通過這段視頻、結合自己日常的經驗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紛紛議論起來:“每當公交車急剎車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身體前傾.”教師點點頭,“本來公交車正常向前行駛,結果一剎車我們還是會控制不住地向前,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下“慣性”兩個字,由此引入慣性的概念.通過這段視頻,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拉近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部分,一直以來深受師生的重視.然而,在現實情況中,由于實驗器材、實驗環境、實驗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不能順利地完成一些物理實驗,例如常人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現象、需要經歷長時間才能出現變化的實驗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也影響到學生對于實驗相關理論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物理實驗的演示,可以用真實場景也可以采用動畫模擬的形式,將快速發生的現象轉變為慢鏡頭,將微不可見的事物進行放大或渲染,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善于聯想、科學歸納,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領略到實驗的魅力和精髓.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物體的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時候,讓運動的鋼球去沖擊靜止的物體,由于該實驗要改變鋼球的高度、質量,并且還要讓學生明確感受到速度的變化,因此,教師利用幾段模擬動畫來進行前后的對比,讓鋼球從不同的斜坡高度滾下,探究鋼球到達水平面的速度變化以及物體移動的距離;改變鋼球的質量但不改變落下高度,探究物體的移動距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畫面的暫停和慢放,由教師從旁加以講解或者與學生進行互動,進一步增強實驗探究的效果,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主要輔助教師對不好講述的抽象內容進行靈活展示,加強學生的感官認知體驗,因此,這在學生鞏固知識、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應當科學設計多媒體課件,不斷增強其實用性,方便學生自主應用.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整理歸納將學生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進行對照,明確指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引學生以靈活的思維方式掌握這些概念的本質;又或者將互相聯系的事物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把握細節同時兼顧全局等等.總之,教師應當理性認識并運用多媒體的優勢,既不過于依賴也不拒之千里,最大程度上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接受并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努力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思想,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輔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物理知識,利用多媒體演示物理實驗,并不斷完善學生的鞏固運用過程,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