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劍鋒
(江蘇省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223005)
中職的學生,其數學基礎較差,知識缺漏的現象比較嚴重.根據每年新生入校摸底測試的結果來看,及格人數不足5%,甚至大部分學生的成績不到20分,成績之差令人簡直難以置信.而且,中職學校的學生因為數學底子薄,基礎差,聽不懂數學知識,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他們一到上數學課時,不是在課堂上睡覺,就是在下面玩手機、看小說.甚至連基本的課堂提問、隨堂練習測驗這樣的環節都沒有辦法保證,學生一問三不知,教師的講解得不到回應,從而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教師甚至喪失了教的信心,學生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懶于動腦和動筆,遇到問題上手機查百度,根本意識不到數學知識對他們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寧愿花時間學習專業課程,也不愿意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的講課也以傳統“填鴨式”知識灌輸模式為主,教學方法單一、滯后,嚴重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與學習的理論,其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基于自身舊有的知識和經驗而生成的意義并建構理解的過程,而且該學習過程往往是在社會文化的互動中完成的.該理論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迥異于過去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思想,對當前我國的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基于此,在中職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并借助一些必要的學習資料,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或合作的學習,實現真正的自我構建自主獲取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作為中心而進行的學習,也就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又不能忽視教師組織、指導的作用,教師是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而不是他們學習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進行信息加工的主體、是實際意義上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機械接受教師知識灌輸的對象.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基于構建主義理論,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符合學生學習內容的教學情境,以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形成學習的動機,從而幫助學生建構當前要學習知識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中職數學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中4.1.3《指數函數》的知識時,這部分的內容既是函數內容的深化,又是日后學習對數函數的基礎,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是中職數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且,該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也具有很廣泛的用途.在指數函數的研究學習過程中,蘊含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諸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構建主義理論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構建指數函數的學習意義.例如,指數函數在考古學界具有極其重要的應用,能夠幫助考古專家迅速計算出某次考古發現的真實年代,并由一個大致的估算范圍精確到一個固定的年代.因此,我們就以計算考古年代作為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在這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形勢下,自行測定樣品的碳14衰變率,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出該樣品的具體年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樣品的碳14真實的衰變率,確定樣品與活性樣本的碳14比率,然后讓他們套用公式自己計算.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觸發自身積極的思維能力,進行積極、有效的的思考、推導和計算,從而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獨立建構新的數學概念.當前,在學生自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當學生計算結束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他們的計算結果,以補充并深化自身對相應指數函數問題的理解.因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學習的情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社會性,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出情境的體驗,同時加強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組織、引導作用,并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的交流氛圍中進行交流探討,讓學生們充分運用指數函數的增長模型,得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樣,將學生的學習任務與公式理論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