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霞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初級中學 225411)
微課教學越來越發(fā)展為適應當今信息技術化包裝下的新式課堂教學,除了客觀條件之外,微課教學更多的期望在實體課堂中帶給學生更多方法上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提倡傳統教學中一味進行知識點強制灌輸的教學方式以及毫無科學指導意義的題海戰(zhàn)術,反而是通過利用微課進行基礎知識點的專項講解,節(jié)省下實體課堂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及完成教師答疑的活動,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思路引導者以及提醒者的身份,從而能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學習的空間,遠遠比傳統教學更有效率.
講授型的微課是指這一類微課的錄制目的是為了向學生講授數學基礎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根據微課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記憶,這也是教師進行智慧課堂創(chuàng)建和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可以積極整合講授型微課資源,從中選取講解方法比較通俗易懂而且涉及的層次也不會太難的資源來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以自學的方式來完成對這一部分的學習,能夠大大減輕教師在實體課堂上教學的壓力,并節(jié)省大量的寶貴課上時間.由于基礎知識點教學比較簡單,教師完全不需要自行錄制視頻,直接選取網絡上所有的資源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優(yōu)中選優(yōu)即可,因為統一教材版本的課程范圍和重點知識都是互通的,教師即使優(yōu)化課堂方式也沒有多少區(qū)別,因此最高效的方式還是通過整合網絡上的微課資源來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二次函數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尋找利用表格整合知識點的方式來講解的微課,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直觀的展現二次函數的解析式一般形式、圖象、對稱軸以及其它基本性質的圖表進行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獲取型的微課是指教師注重向學生講解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方法,以及獲取某個問題的解決思路的方式,實際上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方法教學.這樣的教學教師可以采取一半采用現成的微課資源,一半進行自己設計的方式來供學生觀看學習.數學課程教學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交給學生一種解題思路,當然基礎知識是作為學生解題的基本,但是解題方法和思路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解出答案并且保證正確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資源時可以采取自行總結的方法基礎上,積極查看網絡上的優(yōu)秀教師資源,借鑒并整合他們的教學思路并組合成更科學合理的資源組合,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題目切入點,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點時,可以在微課中為學生總結出很多考察勾股定理的題目思路,如相關應用題型、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乃至梯形的邊長以及面積求解都離不開勾股定理的運用,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建立勾股定理的思維,從而盡量在解決圖形問題時多多考慮勾股定理,從而訓練學生在類似圖形數據問題時迅速求解.
在做好前面兩個層次的課堂準備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始著手準備智慧課堂的設計了,智慧型課堂相比于基礎教學和方法教學更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它要求學生主動去靠近知識而非被動的被灌輸知識,從而它常常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要方法,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自己實踐探究,從而抓住知識點深層次的奧秘,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有著明顯的效果.而智慧型微課資源更多的是給學生一種引導,如采用情境導入、故事導入或者生活導入這些趣味性的導入方法,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或者探究的課題充滿好奇,從而再通過分配探究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覺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并強化學生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教師在教學數據的分析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給學生分配社會實踐課題,讓學生去查詢相關的數據并作出數據集中趨勢和波動程度的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利用微課輔助智慧課堂的創(chuàng)建是適用于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比較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首先智慧課堂自由程度高、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支持教師作為課堂節(jié)奏引導者的新型教學理念,而微課恰好具有碎片化、簡潔化而且專題化的特點,并且可以多次重復播放,還可以隨時隨地的移動播放.學生利用微課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恰好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權利,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值得廣大教師去學習并發(fā)揚的優(yōu)秀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65-71.
[2]盧宏巖.對于微課下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
[3]李俊欽.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與實踐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3):108-109.
[4]林天津.微課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