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銀才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第二中學 246300)
伴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及各類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很多新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工具已經涌現.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教師和學生日常生活中對互聯網接觸并不多,因此教學多采用書本、板書的教學方式,并且教學理念也偏向保守和傳統,但是由于大環境的原因學生們普遍都能接受這種教學方式.現代社會的日新月異,學生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面對的都是電子設備及各類移動端,他們也習慣了便捷、高效的生活節奏.這樣一來,在新時代背景下部分學生面對老師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時會很不適應,對高中物理課程甚至老師產生抗拒心理,這樣對他們的學習非常不利,這一問題亟需得到解決,老師們要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結合筆者上文所述內容,新時代下學生們的心理特征也發生了變化,但是很多老師并沒能很好地去了解和感知,仍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導致學生們產生厭學心理,對物理課程學習失去興趣.在現代社會這個宏觀環境下,互聯網成為了人人知曉、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門學問,學生們也不例外,并且由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悟性都極強,因此他們的互聯網感知度往往也很強.從小接觸互聯網、從小從互聯網上接收各類信息使現代學生們的心理偏向成熟,并且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而老師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與這會產生強烈的沖突,學生們可能會覺得老師老土、跟不上時代,這樣一來自然對高中物理課程不感興趣,逐漸產生厭學心理.
學生們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掌握基本的知識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出生后就像一張張白紙,他們需要來學校接受基本的教育,學會基本知識,學會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認知,逐漸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和認知體系,用知識和思考能力這支筆,在白紙上進行創作.創作的過程需要很強的轉化能力——即“學習”到“實踐”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是老師們的教學目標之一,但也是現在學生們普遍缺乏的能力.如果學生們通過學習只是知曉了知識,卻不知道要怎樣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并將其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了課堂教學應該從“老師本位”轉變為“學生本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生本課堂”強調學生們作為課堂的中心,自主地去探索知識,并能將課堂所學知識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偉大的大腦研究學家贊博曾經在《啟動大腦》一書中指出“當我們的大腦處于緊張狀態時,其對外界的信息會更不易吸收,當我們的大腦處于放松狀態時,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影響很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能夠加速學生們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努力為學生們營造出輕松愉快的開放式課堂氛圍.例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在每節課開始時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新聞上閱讀到的有趣物理小知識、小現象,有時候可以邀請學生上臺為大家講解物理題目、講解不同的解題方法等.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小方法為學生們營造出開放式的“生本課堂”氛圍,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利于其長遠發展.
筆者建議,高中物理老師們在教學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們合理地進行探究互動式學習.例如:在老師對“加速度、力與質量的關系”專題內容和知識進行教學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們分為5-6人小組,并在組內做好分工,告知哪些同學負責課外資料搜集、哪些同學負責專題知識講解,將學生們合理分工,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們了解書本上的具體內容,探究并總結所學知識的特點,最后嘗試著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創新展示和比拼;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組織類似辯論賽的思辨型比賽,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根據類似“現代社會下擁有創新性思維是否有必要”、“我們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將來有用嗎”的辯題自主選擇持方,將學生們分為兩個大組進行辯論和學習;除了以上舉例,老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對自身的課堂教學形式不斷進行更新和優化.
物理知識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關聯性,但現在的教學常常將這些關聯性切割,導致學生們不能搭建起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在現代教育中,其實很多新型教學工具都能很好地幫助老師開展教學,老師們需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創新性利用新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例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思維導圖是一項較常用的工具,能夠通過色彩、形狀和層級,將所有知識點串聯起來,加深學生們對物理知識的印象.高中物理知識點較多,太過分散的知識點很容易被學生們忘記,老師可以將思維導圖介紹給學生們,幫助學生將混亂的、復雜的知識點和思路變得清晰,將整本書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構建起宏觀的思維框架,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會從各個維度去考慮事情.高中物理老師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們去對思維導圖進行創新,在過程中鼓勵學生去大膽提問、大膽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和疑惑,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利用思維導圖去發散學生思維、梳理知識、遷移知識,逐漸培養起學生們的知識遷移能力,為將來更高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學生們從小接受教育是為了讓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同樣的道理,物理課程的學習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們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給高中物理老師帶來教學啟發: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帶領他們體會物理學習的重要性.例如:物理老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們動手做實驗,自行驗證實驗結果,并將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產生很多關于知識的疑問和猜想,這時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實驗,制定計劃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通過對實驗的各個環節的設計以及實施,既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整合零散知識點,綜合處理數據的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十分有利.同樣,學生們通過實驗得出的結果往往會印象深刻,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加深,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可以很迅速產生聯想并作出反應.老師將課堂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們的切身體會,讓他們自發將知識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讓書本更加貼近生活.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學生們后期的學習影響深遠,因此學校和老師要給予關注和思考,對高中物理教學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學生們學習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王彥新.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7(08):43.
[2]康振文.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高考,2017(24):30-31.
[3]王亞平.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存在問題和策略研究[J].高考,2017(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