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品林
(江西省贛州市第四中學 341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數學學科在高中階段教學中舉足輕重,尤其是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學校更加關注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而研究高中數學學科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高中數學學科涉及的內容相對繁雜,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不僅需要其熟練的掌握數學學科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與邏輯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善加引導,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
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審題的過程是讓學生明確題目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題目中蘊含的已知條件的過程,良好的審題過程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因此,在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首要的任務是開展巧妙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審題的技巧.在具體的引導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審題,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回答自己在審題的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接著教師則可以在學生審題的基礎之上對于學生還沒有發現的信息進行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慢慢地發現這些潛在的信息.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審題,對于同一道習題不同的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獲得,學生討論的過程則是學生交換意見的過程,通過討論學生將可以全面地對題目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問題、隱藏條件等進行邏輯關系的梳理,從而為學生的后續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審題是解題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熟練地開展審題,從而讓學生初步具備解題的能力.
數形結合是高中階段數學教學的一大特點,通過實踐的解題過程不難發現,數形結合的過程往往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因此,在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第二步即是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習題教學中善加指導.例如在《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一課的教學時,對于習題“已知點A、B、C三點的坐標分別為(3,2)、(-4,1)、(0,1),求這三條直線的斜率并求這三條直線的傾斜角是銳角還是鈍角.”乍一看到這種題目,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將文字描述的題目通過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將這三點描在直角坐標系中,然后再將對應的直線畫出來,學生則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其傾斜角是銳角還是鈍角,再輔助以簡單的計算,學生將可以快速的解題.數軸、常用圖形、輔助線等圖形是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常用的輔助工具,教師在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直觀、高效地解題.
當然,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必然要結合習題解答開展更加實踐的教學,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解題過程中逐漸建立完善的解題思路及解題步驟,從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例如對于習題“已知直線l的方程為:3y+x-6=0和圓心為C的圓的方程x2+y2-2x-4=0,判斷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在解題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引導學生審題,在審題的過程中挖掘題目的已知條件,找出題目的隱含條件以及隱含條件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坐標平面內畫出直線與圓,讓學生直觀地看出直線與圓的關系,最后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通過列方程式等方式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完問題之后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已知條件驗證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解題過程是一個知識應用于邏輯思維的全面過程,單獨的習題可能往往不能讓學生建立完善的解題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結合習題開展教學,讓學生逐漸建立完善的解題思維與解題步驟.
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接受新的知識,要適時地開展知識的回顧與反思,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亦是.在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定期引導學生對自己所解的題進行反思與回顧,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所解題的步驟及當初自己的解題思路,從中找尋最佳的思路與最佳的解題步驟.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學生往往在定期的回顧與反思的過程中總能對自己所做過的習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找出最優的解題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著重回顧與反思自己當初做錯的習題,反思自己第一次思考的誤區,不僅可以讓學生避免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犯類似的錯誤,也可以讓學生確信何為真正的解題.常言道,學而不思則罔,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味的向前過程,階段性的回顧與反思將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高中階段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階段性的開展回顧與反思的教學,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真正的強化.
教學實踐表明,高中階段涉及的習題繁雜多變,然而,百變不離其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靈活教學,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提升解題的能力與數學思維,從而在遇到不同的題型的時候都能靈活處理.當然,不可否認,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長期的循循善誘,一步步讓學生掌握解題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