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亞萍
(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港城實驗學校初中部 226532)
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探究的自然科學,但我們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在認真實驗、仔細觀察、及時記錄,謹慎思考,而一些學生卻借著實驗過程較為寬松的課堂氛圍,目光呆滯、毫無目標地看著其他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或者偷偷地和其他同學聊一些與實驗主題不搭邊界的課堂之外的話題,有時甚至溜在其他小組隨意地干擾.整個實驗過程中,這些學生的身心完全游離在實驗之外,稱他們為課堂“邊緣人”,即“邊緣生”.“邊緣生”的存在,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整體提升,不利于踐行“面向全體學生”的課改理念,也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則.“邊緣生”的形成因素較多,那么,對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邊緣生”,應如何調動他們積極主動、真實有效地參與實驗操作,以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呢?
在化學實驗課堂中,有一部分學生之所以淪為“邊緣生”的角色,主要是源于他們內心的膽怯.他們或害怕失敗丟面子,或害怕實驗藥品的傷害,或害怕自己的操作不對,也害怕自己做不好拖團隊的后腿.形成這些實驗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或者天生性格使然,或者后天環境影響,也可能是人生經歷帶來的壓力.其實,這些學生的心智發展是正常的,他們的內心也十分渴望用一次完美的實驗操作表現出色的自己.因此,對這些學生要本著鼓勵信心的出發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熱情洋溢的表揚他們取得的成績.但更要注意的是對他們不能性急,可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他們先做一些簡單的、基本的實驗操作,待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滋生出實驗操作的信心時,再讓他們操作較為復雜或較有難度的實驗內容.如在對學生進行滅火原理與方法的實驗操作時,可點燃三支蠟燭,讓“邊緣生”依次通過倒蓋燒杯、向燒杯內蠟燭火焰潑冷水的方式觀看蠟燭先后熄滅的實驗現象,在此基礎上,他們的實驗信心見漲,實驗膽量夠大了,再讓他們開始接觸化學藥品,向另一只燒杯內加入少量鹽酸和碳酸鈉.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逐漸懂得了隔絕空氣、降低可燃物的溫度、通過實驗產生二氧化碳都能達到滅亡的目的,既讓學生透徹地理解了滅火的原理,也讓學生對化學現象的論證更加嚴謹完善,科學探究能力有效提升,有效地調動了膽小類的“邊緣生”回到團隊學習的氛圍中來.
實驗過程中的大部分“邊緣生”之所以游離在實驗操作之外,主要還是缺乏了對化學學科的一份興趣,沒有了興趣,學習過程當然也就索然無味,沒有了激情.應該說,按照初中生的心智特點,化學實驗本身是充滿趣味的,“邊緣生”之所以游離在實驗探究之外,還是因為紛繁復雜的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物質屬性、化學原理等學科知識給學生帶來的枯燥乏味之感.因此,解決實驗教學中的“邊緣生”問題,還是要從根因上想辦法,在平時教學中就要不斷滲透學科的各種趣味性教學.具體來說,可以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生動活潑,也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于學生最頭疼的學科知識記憶問題,可輔導學生運用聯想法、口訣法、歌謠法、順口溜等各種有趣的方式進行速記,不斷提升記憶效率.一旦學生記憶壓力減輕,記憶效果改善,學生的化學學習就會如魚得水,不斷提升信心,學習熱情就會不斷上揚,效果也會不斷改善.
實驗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之所以敷衍了事,淪為“邊緣生”,是因為缺乏新鮮感,缺乏探究激情,缺乏創造氛圍.因此,實驗課堂不能僅僅是按照教材步驟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這樣容易使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比較狹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比較單一呆板,很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造意識的覺醒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應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和分析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將實驗教學真正著眼于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質疑問難能力,探究創新能力等等.如在開展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時,需要使用導氣管對準燒杯內里熱水內的白磷吹少量氧氣(或空氣),使白磷在熱水內融化.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白磷在吹氣后很容易浮出水面,裸露到空氣中而發生燃燒的現象.此時,就可提出這樣一個富于創造性的問題:“如何避免白磷浮于水面呢?”問題提出后,學生熱烈討論,發現“邊緣生”也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并想出了在導氣管另一端連接一個小漏斗,然后將漏斗斜著插入水中,蓋在熱水中的白磷上面.這樣一來,白磷就不會浮到水面上來燃燒了,而是順利地保持在水下燃燒,燃燒生成的白色煙霧也不會輕易地散發到空氣里污染室內環境.“邊緣生”的創造力在此次問題研討中得到了充分發揮,就是因為突破了教材常規,提出了富于創造力的問題,有效地解放了“邊緣生”被束縛的手腳,提升了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
總之,化學實驗過程中“邊緣生”的轉化行為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短期的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持續關注,跟蹤關注.也需要以愛心、細心和耐心對待.只要根植課改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秉持公平教育和學生主體性教育理念,加上持久的耐心和不斷的愛心,一定能有效地完成“邊緣生”的轉化工作,提升“邊緣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吳亮奎.教育價值取向重建及消除邊緣化學生的教學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6(21):32-34.
[2]毛兵.課堂活動中邊緣化學生的現象、成因及對策研究——基于對農村邊緣生的調查[J].亞太教育,2016(0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