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慶海
(山東省濟南第三中學 250116)
專家指出,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要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具備的素質和核心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共同素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它分為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有助于學生培養自身發展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態度,更深刻地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逐步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要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說,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和獨立操作能力,培養學習理論、實事求是、認真科學的方法,探索問題的科學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學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大量的化學知識和化學理論,但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都是被動地獲取.若學生每次學習化學知識和理論后,都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檢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變被動為主動.
在很多化學實驗中,需要學生自主進行選擇實驗的儀器和試劑、控制實驗的條件、處理實驗中的數據,這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的科學實驗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索嚴謹而實用的科學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
有的探究型化學實驗或創新型實驗,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是必要的.即使在實驗中,也可能存在某些危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
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學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能力必須通過一定的學習實踐才能形成和發展.所以說,學習能力是通過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科知識的學習.離開了學科知識談學習能力,那將是緣木求魚.
通過對化學主干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理解力、語言表達、操作能力、運算能力、聽/視知覺能力等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并能使學生逐漸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在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學生將會獲得與空氣、水、食品、材料、藥品、化妝品等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化學與生活》這一模塊中,這些知識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人的生命大致可以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
化學就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科學,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是化學物質.所以學習化學,對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很多人認為,化學教學好像與人文底蘊的培養關系不大,其實,化學教學中有很多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的因素.
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同時也有悠久的化學發展史,特別是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有許多都與化學有關.這些古代的化學發明或化學實踐,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所以通過對化學史,特別是中國化學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體會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增加學生的人文積淀,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采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來衡量教學過程和結果,并給予價值判斷.通過教學評價,學生了解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反饋信息.學生獲得反饋信息,可以加深他們對當前學習情況的了解,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雖然學習評價不需要排名,但對結果的類比是客觀的.例如,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可以引起學生之間的比較,看到差距,實現他們在整體上的相對位置,客觀地發揮競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從高中化學課程的性質、課程內容、課程的學習和評價體系以及與生活的關系等諸方面來分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有獨到的優勢.高中化學課堂將是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