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江蘇省昆山陸家高級中學 215331)
什么是化學核心素養?當學生把在學校學的化學知識都忘掉的時候,剩下的就是素質.只有極少數高中生在課堂里學化學而成為化學家.當大部分學生畢業以后,作為一個公民,學過化學和沒學過化學有什么差異?高中化學學習能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什么?這就是化學核心素養.
目前江蘇省選修物化組合的學生人數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化學與生活》是絕大多數學校為必修學生開設的選修模塊.因此,《化學與生活》模塊是大部分高中生在校接受的最后是化學教育.
作為化學教師,面對必修化學的龐大學生群體,更有必要關注如何培養和測量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筆者選取了三部分人群進行訪談:一、部分化學教師;二、部分在校高中生;三、已畢業的大學生.
調查顯示,教師們能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模塊在促進學生提高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同時反映,《化學與生活》模塊感覺好教,課堂上教師不再為學生消化不了過多知識點而發愁,但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為了騰出時間復習迎考不得不縮短這部分模塊的課時,導致上課不得不劃重點、讀課本、囫圇吞棗的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地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實驗,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通過訪談高三學生發現,與高一化學課不同,大多數學生很喜歡學習這本教材,內容有趣,容易理解,課堂上情緒愉快、興趣濃厚、發言熱烈,但也有學生表示該模塊需記憶的知識點散而雜,時間長了,容易遺忘.
通過訪談在校大學生發現,多數學生對于高中《化學與生活》的印象比較深刻,有的學生說“現在在超市選購商品時,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關注天氣預報時,要看下空氣質量報告”,有的學生說“大學不再上化學課了,好懷念”,也有的學生坦言“高中所學的化學知識基本都忘記了”.
《化學與生活》模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第一、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尤其在環境保護、促進人類的健康、提供豐富的材料方面;第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用基礎的化學知識判斷解釋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第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化學思想,能意識到化學學科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中所起的積極作用;能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和理解生活,充分領略化學學科的魅力,全面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如何培養化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從課堂授課方式、提升自身的化學素養、作業形式多樣化等多個方面入手.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其次是老師提問題自己表達,第三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學習,而喜歡完全聽老師講課的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
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實改進或擴展課堂教學技巧,不僅要分解教材分析教法,還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
教師可以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為了學生把書本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考試做得又快又好,作業形式主要是預習和復習、做練習題、查閱資料和閱讀圖書的.而動手操作、專題研究、社會調查等重在培養能力的作業很少.改變作業結構勢在必行.
選擇評價工具;編制測試題目;試測;專家訪談;小樣本試測;修改完善;形成問卷.
本測量工具選取了29個與化學相關的生活問題,采用克隆巴赫α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Alpha)檢驗本測量工具的信度,總卷信度為0.708,屬于高信度,說明本測量工具具有較好的信度.本工具從衣、食、住、行、用5領域選取生活實際問題,同時涵蓋了辨認、解釋、評價、決策、行為5種心理活動水平類型,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本工具總卷和各分卷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529~0.785之間,各分卷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126~0.458之間,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因此,本工具適宜用作高中生與生活相關的“化學核心素養”的大規模測量.
筆者參考了宋萬琚博士的“高中生CRCL測量細目表”設計了調查問卷.本調查問卷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判斷題,分值70分,從衣食住行用五個生活領域作主題測量,分值為10分、21分、8分、17分、14分;從辨認、解釋、評價、決策、行為五個維度測量,分值為24分、16分、10分、10分、10分.
問卷設計好后,隨機選取5名高二名學生、5名高中化學教師進行試測,做了進一步修改,隨后請一名化學教育專家和教育學博士對問卷進行恰當度評價,參照專家意見進行修訂后,選取16名高二學生進行小樣本試測,并完善完成本調查問卷的編寫工作.
筆者通過選取兩個高二平行班為實驗對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施教《化學與生活》模塊,實驗班在衣食住行用五個領域和辨認、解釋、評價、行為、決策五個外部表現維度均有顯著性差異,化學素養得到了明顯提高.
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不能一蹴而就,不僅僅需引起教師的重視,相應的對教師考核與評價方法也需要改變“唯分數論“,更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