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季紅
(江蘇省如東縣栟茶小學 226406)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對知識進行解釋與應用,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也得到進步與發展.思維可視化理論就很好的契合了這一要求,它通過把數字、概念、公式于圖形、圖表、圖象結合起來,增強了知識的生動性,突出了空間與圖形的知識,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小學數學一般是從簡單的算術開始,1+1=2這是我們誰都說的出來答案的,但是為什么是這個答案呢?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能知道答案更多是因為死記硬背的結果,雖然這也會讓學生學到數學計算方法,但是這樣從一開始學習數學就從死記硬背開始會讓學生對呆板的數學產生厭惡心理,覺得數學只有數字和規定,不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利用思維可視化理論,可以把算術加減法變得更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由自主受到數學的吸引.
如我們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時,為了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減法,教師在課前可已先給每個同學準備10色顏色不同的小氣球,并發給每一個同學,然后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假設小茗同學現在有十個氣球,她把藍色、綠色和橙色的氣球送給了小紅,她還剩幾個氣球?之后再將紅色和黑色的氣球送給小強又剩幾個氣球呢?這些氣球顏色不一,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答案,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10-3=7,第二個答案是7-2=5.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利用氣球兩兩進行加減法游戲,促進雙方對知識的理解.這樣一來,算術就變得更生動,學生也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方法記住知識,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如果教學模式太過于死板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他們這個特點,為他們創設有趣的情境來調動課堂氛圍.我們借助思維可視化技術,在課前先給學生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數學知識制作成視頻、圖象等向學生展示,可以抓住學生的眼球,使知識變得聲色并茂更容易理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還可以起到改善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
如我們教學生認識鐘表時,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鐘表的時間邏輯關系還不清楚,而且傳統的課堂教學也不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講解,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引入多媒體教學.我們可以制作一個鐘表運行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鐘表的走向,并結合屏幕上的鐘表向學生解釋每一小格代表一分鐘,當走夠五分鐘后,表盤上的刻度數就增加1.我們還可以趁機向學生解釋時分秒之間的轉換,讓學生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中掌握時間的相關知識.我們們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范圍.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還可以把數學結合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體現數學知識.
如我們在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元、角、分》課程時,教師可以課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他們和爸媽一起去買菜,并記下來花了多少錢,第二天再向老師匯報,教師把學生說的菜錢寫在黑板上,再以此為引子,引入對元角分的學習.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元角分的買賣計算,可以把元角分的應用直觀地映射在腦海里,將數學思維可視化,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還可以有利于以后可以更靈活地運用知識.
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如何運用知識,通過數學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學習階段,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更直接地體現在做題上面,是否會做題可以衡量學生對知識的熟練度和駕馭能力.在做題時我們往往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如果用常規的方法難以解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另辟蹊徑,思維可視化理論可以把一些疑難問題的文字視圖化,便于學生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策略.
例如我們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學習了《時、分、秒》知識,我們可以讓學生做這么一道題:時針從11走到7走了( )個大格,走了( )小時;分針從9走到12走了( )個大格,走了( )小格,走了( )分鐘.這樣的問題學生如果直接看題目作答會很容易把答案弄錯,運用數學思維可視化,可以通過畫一個表盤,然后對照著計算,馬上就能得到8,8;3,15,15的答案.
總的來說,思維可視化理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中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可視化視圖,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清晰地展現數學情景、數學知識結構和模型,有效的幫助了小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學習道路上的困難,一些疑難題目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教師要認真落實思維可視化理論的應用策略,加強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