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亮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215600)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的深化了新課程教育改革,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在初中物理中,物理學科素養主要是指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以及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出發,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好奇心強,對知識充滿了探究的欲望,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周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發現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思考,逐步的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讓學生通過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夠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掌握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等.
比如在進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漏斗、一個乒乓球,然后讓學生將乒乓球放在漏斗中,向上吹乒乓球,結果無論如何乒乓球都吹不起來,學生認為是乒乓球重力作用的原因,教師再讓學生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結果乒乓球并不往下掉,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對物理知識有了強烈的探究熱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乒乓球周圍流體壓強的探究,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得出,由于漏斗吹出的風造成了乒乓球靠近漏斗部分的壓強減小,遠離漏斗部分的大氣壓強阻止了乒乓球的上升和下落,這樣通過生活中有趣的現象,既能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探究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物理觀念.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獲得物理知識,掌握物理探究方法,理清物理概念,深入了解物理內涵的有效方法.初中物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物理實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模擬和經歷物理學家對物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物理的探究方法,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能夠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測,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分析和驗證,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探究的樂趣,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

物理所研究的對象是自然中普遍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在物質的表象基礎上進行分析和判斷,經過一系列的推理和驗證,從而掌握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科學思維對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物理規律的總結以及物理信息的提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在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要尊重事實和證據,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運用科學思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

科學態度與責任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科學的自然規律,對物理知識進行科學的探究,從而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積極健康的情感和科學的探究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要發揮物理教書育人的功能,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物理的價值,運用物理規律造福人類,推動社會的發展.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物理科學史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發展和發現的過程,體驗科學發展的艱辛,培養學生的毅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度.比如運用易拉罐進行小孔成像裝置的制作,運用小燈泡、導線等材料設計串并聯轉換器,用牙膏皮、水盆等物品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讓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中學習、思考和感悟,收獲知識,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能夠將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要注重學生物理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責任,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