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弟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222000)
化學的中考復習課存在要么是機械地重復舊知識,要么就是讓學生反復練習的現象.課堂上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教學低效.特別是教材中的“非難點”內容,更是一句“記住就行”一掠而過,實則越是這些貌似簡單的內容,學生在考試中丟分越多,學習困難越大.
第二輪復習,首要的任務是學生們在復習時應將課本中各部分相應的知識點按其內在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織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那相應的知識點有哪些呢?如何把握拿捏呢?——這就要依據《化學課程標準》,對于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專題,《課標》在課程性質環節,課程基本理念環節和課程目標設置環節均對本專題內容作了詳盡的闡述,而且強調:“化學科學的發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有的物質或某些化學變化對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本主題主要涉及材料、能源、健康、環境等問題,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類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資源,樹立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一級主題下,又包含四個二級主題: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化學物質與健康、保護好我們的環境.人教版教材涉及的單元有:第二單元、第四單元、第六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第十二單元.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到知識跨越的廣度之大,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本專題涉及面很廣,涉及初中教材許多單元內容,學科之間融合內容較多,但知識難度不大.當科普知識講,內容過于單薄,也難以實現復習目標.由于知識點較多,如果教師用簡單的總結或提問的方法進行復習,學生會感枯燥乏味,不容易記住知識,形成能力,更談不上情感升華.而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教學時,建議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前后聯系,適當增加教學深度.
例如:在復習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成分時, 可做如下的教學設計:
環節一:聯系硬水、軟水知識,認識水垢的形成過程及危害
環節二:聯系酸堿鹽知識,尋找去除水垢的方法
環節三: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水垢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質量分數)
通過科學地設計,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和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既復習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其實水垢在這里就是充當了一個載體的作用,在設計教學時也可以引入牙膏、雞蛋殼、家用洗滌劑、石灰干燥劑等,對課堂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加深,這樣做似乎有一種“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一輪復習下來,學生基本對復習課的套路已了如指掌,于是倦怠就產生了,復習就成了催眠.如何在二輪復習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迫在眉睫.筆者認為,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例如:復習燃料及能源時可以這樣設置問題:①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城市家庭以煤為燃料,在冬季經常發生煤氣中毒事件,其原因可能是____.②到70年代,雖然仍以煤為主,但已將“蜂窩煤”取代了“煤球”,請用所學化學知識說明這種變化的好處____.③到了80~90年代,管道煤氣又取代了“蜂窩煤”,請你說出使用管道煤氣的注意點____;④到本世紀初,由于“西氣東輸”,許多家庭將管道煤氣又改為天然氣,試比較,燒天然氣比燒煤最大的優點是____.⑤到今天,綠色上海世博會,亮點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衣、食、住、行、用均與低碳密切有關,此時使用的能源多為____;⑥我市的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從管道煤氣逐漸向“西氣東輸”工程提供的天然氣過渡.寫出煤氣的主要成分CO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CH4分別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
上述設計六個問題都跟燃料有關,但又各不相同,通過燃料的變遷,也可以看出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教學中也可以采取情景創設和探究活動等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實驗,收集的資料,報刊,電影電視的有關內容進行有效的復習.例如,引導學生了解家庭中使用的合成材料是怎樣區分的.從化學視角研究資源、能源、環境和營養保健問題.重視學生收集本主題的學習資料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化學與社會發展相關素材的收集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的復習效果.同時也拓寬了知識來源的渠道.
通常,新課教學時,常規實驗我們都盡量做了,復習課時,容易忽略化學的學科特點——實驗的重要性.教學時,不妨可以安排一些實驗,給學生一些“驚喜”.如經常強調重金屬鹽對人體有毒有害,但是究竟是如何發生危害的呢?學生不得而知,就靠強記.筆者在教學蛋白質相關知識時,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全班用一個雞蛋,每組一只試管,一個實驗,就擺脫了紙上談兵的困擾,甚至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學生對于新事物的關注度,遠遠超過教師,況且本專題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引領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近年來各地中考命題也都與時俱進,重大科技新聞和社會熱點均在當年中考題中有所反映.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能緊扣學生的心理,提升學生的復習熱情.教師應多進行收集,并可以就此設計一些習題,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8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速決”、2018年“世界水日”宣傳主題“Nature forwater(借自然之力,護綠水青山)”、石墨烯,中國南海可燃冰開采、五氮陰離子鹽、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等.往往就學生感興趣的信息編制的習題所起的效果也許是以一當十甚至更多,比單純的題海戰術要實惠得多.
總之,中考二輪復習給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教師就必須比平時的教學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只有教師站在學科的整體高度上去認真研究教材,反復推敲,認真準備,精心組織,耐心幫輔,才能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