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珺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 210028)
《不等式的性質》,是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11章第3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學生有《等式性質》的知識儲備后類比學習這一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符合課標要求的.初一下的學生類比學習的經驗還不夠豐富,容易尋找到其相同點,而忽視挖掘新知特有的內涵,新知的掌握容易停留在字面的記憶和簡單的練習中.學生不易理解不等式的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所以這節課筆者打算讓學生在試錯中不斷探究.
通過課本上的“做一做”學生不難概況出不等式的性質,學生也細心地發現了不等式性質2與等式性質2的區別,并迫不及待地完成了課后練習,正確率和速度都如我所愿.這節新授課如果到此結束,那一定是一頓深受少年喜愛的快餐.但快餐式的學習方式,也許通過大量刷題在短期內卓有成效,但少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狀態必然會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情況下使用不等式的性質1,什么情況下使用不等式的性質2,注意性質2中提到的是乘(或除以)非零數,而不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整式.在“說出不等式由3x 師:為什么是減去x,而不是除以x呢? 生(眾生七嘴八舌):2x<0,右邊是0,除以x的話是1. 師:不等式4x<6x是如何變形成為x>0的? 生A:題目錯了! 生A:兩邊同時除以x,得4<6……哦,沒有錯. 學生中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說出這個答案.我知道學生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知識漏洞. 也許學生A是思維太跳躍了,她一下子判斷錯4和6之間的大小關系,雖然她及時發現自己的失誤,但她還沒有意識到得出的4<6 是推不到x>0這個結果的,同時她給出了一個很好的錯誤:兩邊同時除以x.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同學發現生A的錯誤.于是我只能繼續追問下去. 師:兩邊同時除以x后得4<6,怎么得到最后的結果x>0呢? 班級陷入了沉靜,過了一會開始有學生舉手. 生B:兩邊同時除以-2不等號方向改變,得-2x>-3x;兩邊同時加上3x不等號方向不變,得x>0. 師:第一步為什么除以-2? 生B:左右兩邊的系數4和6有公約數,所以先除以-2. 師:那為什么不是除以2呢? 生B:從4x<6x到x>0,不等號方向發生了改變,所以先除以負數. 師:好的,這個過程大家一定都理解了.那我們看到系數4和6,通常想到的是公約數2,那么兩邊先同時除以2后怎么做呢? 生C:兩邊同時除以2,得2x<3x;兩邊同時減去2x,得0 太好了,又出現了一個我希望得到的結果. 師:0 學生間立刻出現一片混亂,有說一樣的,有說不等價的,有猶豫的,也有瞪著眼睛、張大嘴巴不知所措的.“一樣”,“不等價”,課堂秒變菜市場.我喜歡學生大膽的去猜想答案,正確的答案是思考的方向和動力,但是這種猜不是毫無依據的亂猜.為了阻止這種無聊的爭執,我提高聲音問大家. 師:x>0說明x是什么數? 生齊答:正數. 師:那0 生快速齊答:正數. 師:x>0和0 生異口同聲:等價. 師(趁熱打鐵的追問):-2 生輕松地齊答:等價. 師:x<4和4>x呢? 生齊答:等價. 師:3>x和誰等價? 生齊答:x<3 師:這與解方程時的移項一樣嗎? 生齊答:不一樣. 大家在這個等價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我擔心學生過后做題的時候又出錯,繼續強調了一下,3>x,不等號的張口對著3,那么不等號兩邊的代數式互換后,不等號的張口還是對著3,所以x<3.明確了結果,我希望學生能了解成立的依據. 師: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質解釋0 這次,大家好像有了正確答案的指引,都信心十足的積極思考,“除以x,不行”,“減x,不行”,“乘以-1,不行”,一些學生脫口而出,又立刻否定自己.見他們思維有些跳躍,我建議在草稿本上動手寫寫算算. 生E:我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兩邊同時減去x,得-x<0,兩邊同時乘以-1,得x>0.也可以先兩邊同時乘以-1,得0>-x;兩邊同時加x,得x>0. 第二種方法一說完,下面就有不少學生笑起來了,“明明就是一個方法,只不過順序顛倒一下”. 回答的學生錯了?坐在下面笑的學生錯了?也許我簡單的判斷孰對孰錯,他們都不服氣,于是我提問生E. 師:你先說說第一種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E:不等式0 師:再說說第二種方法呢,是不是就像笑的同學說的那樣,你發現順序顛倒一下同樣能做出來? 生E:當然不是.0 聽完生E的解釋,大家頻頻點頭.是的,生E兩種方法思考的切入點不同. 應試教育使得教師和學生都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態,一方面教師急于求成的將知識歸納好硬塞給學生,另一方面學生只是利用現成的知識解題,不會在實際生活中去動腦發現問題,更不會研究問題.長此以往,學生漸漸缺失了探究的意識,獨立分析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意識到這一問題后,自主學習開始為大家所提倡、推廣,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質疑、分析、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但自主學習不是我們口號喊喊學生就能達到的,需要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環境,而課堂正是為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方式的沃土.學生可以在課后看書、質疑、查閱資料、做練習,但探究的對錯需要交流、掌握的知識需要鞏固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這些都需要課堂這一平臺.課堂不是師生表演的舞臺,是學生學習成果交流的場所,是學生學習能力展示的平臺,是學生獲得學習自信的源泉. 不是說師生間能夠一問一答的流暢交流就是一節好課,筆者認為,一節好課,應該有學生的質疑、思考、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正確的結論,印象深刻的掌握知識點.課堂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應該幫助學生發現、糾正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不等式的性質》因為學生做了粗淺的預習、因為知識點不難理解、因為有學習等式性質的基礎,課堂前半段的不等式性質的探究以及課堂練習都有些流于形式,這樣的課堂也許老師上起來很輕松,但學生不費腦筋的獲取知識完成練習,不能理解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沒有練習的挫敗和成功,這樣的課堂可能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對學習的挑戰性. 一道好的題目往往問題的陳述很簡潔,但解答卻奧妙無窮,看似簡單卻發人深思.不等式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