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兵
(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江中小學 226533)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字、構造、空間以及邏輯等概念的學科,小學數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以數學的思維去探究世界、以數學的角度去闡釋現象.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仍存在許多誤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勢,教學進度的發展幾乎完全依靠教師自己,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課堂結構不合理、學生學習興趣薄弱等問題儼然成為了阻礙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攔路虎”.教師需要改觀傳統教學理念,善用任務導學法激發學生探索欲望,規范化課堂任務設計,磨練任務布置技巧與時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調查發現,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時主要存在以下兩處誤區:第一,任務驅動過于流于表面與不恰當的問題提出.第二,驅動任務之間缺乏聯系性,導致教學內容混亂,不但分散了學生的專注力,更與數學學科系統性與緊密性等特點大相徑庭,極易導致“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雜”的情況發生,無異于事倍功半.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需要嚴格按照以下兩個核心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問題的目的無疑是教學首要確立對象,要求做到主題明確、符合課程內容,“一語中的、言簡意賅”是該原則核心口號.第二,部分探究與整體探究靈活運用原則.要求教師對某一大問題進行逐層設計,通過分解為各個小問題實現將探究內容進行串聯,最終得到探究目的效果.
任務導學法不僅需要教師科學規范的任務設計,恰當的布置時機與適宜的布置方式同樣重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任務之前需要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綜合性考究:第一,學習情境是否創建完備.貼近生活、方式新穎的學習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更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與“觸類旁通”等學習技能的培養.第二,該任務是否同時具備必須性與準確性.需要教師篩選教學內容,理清主次問題,避免無效或冗余問題的提出.第三,能夠聯動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例如在教學“簡易方程”相關知識點時,我會聯動學生已經學過的“雞兔同籠”問題進行講解.首先以一則例題帶領學生復習該類問題的“抬腿法”與“假設法”,然后對學生講解基本方程思想,繼而向學生布置“如何使用方程解決該雞兔同籠問題”,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提示,保證課堂進度、防止學生進入思維誤區.最后,幫助學生梳理方程中“變量的選擇”與“等式的建立”兩個核心問題.
數學教學是一個多角度的、多層次的活動,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日新月異的時代,圍繞任務導學法展開的全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全新教學模式的推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師長期持之以恒的探索、摸索與改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敢于改革傳統課堂結構,勇于嘗試全新教學方案,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堅持新課改要求,高舉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全面發展大旗,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