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紅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 226100)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正如美國學者波斯納所言:“教師的成長源于經驗加反思.”我們所提倡的反思絕不僅僅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它應該是一個深度的探索過程,教師應該在反思中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著探求問題解決的方案.通過反思,教師不僅要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并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以個性化的目光來審視教學問題,積極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努力讓自己朝著“學者型”的教師發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的主藍圖,我們的設計與課堂實施是否有效關鍵看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沒有能夠被有效的激發出來.
如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失了實驗探究的設計,實驗是物理學習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手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實驗器材,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由此形成具有創新性質的實驗方案.這樣的處理能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和所學聯系起來,培養創新思維.
教學片斷:《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指導
師:針對問題,請大家研讀教材所呈現的實驗方案,并結合老師所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生A:教材中的器材都是透明玻璃,老師所提供的玻璃有一面還是涂膜的,并且玻璃的厚度還比較大.
師:觀察得很仔細,老師提醒一下,你可以在實驗中分別以有膜的一面和無膜的一面進行實驗,相信你會有所發現.
生B:老師,為什么教材上是兩枚棋子,但是您所提供的器材是兩根蠟燭,還給了打火機,有什么用嗎?
師:這里老師可以介紹一個小魔術,讓你們邊學邊玩,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鏡子前方,再將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鏡子背面,調整它的位置,你能否讓觀察者產生錯覺,這支蠟燭也“點燃”了呢?你知道老師安排這個魔術的目的嗎?
生C: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師:大家還有問題嗎?
學生繼續觀察,他們的思維完全沉浸于實驗設計之中.
教學評析: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實驗進行適當的加工,由此讓學生發現差異,進而引起思維上的沖突,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會積極調動自己全方位的思維,進行聯想和比較,在深度思維中發展自己的創新意識.
通過概念圖來對教學情境進行可視化處理的確可以引導學生深刻把握概念形成的過程,提升學習效率,但是依然有幾點需要反思.
首先,概念圖模型并不一定適用所有教學情境的創設,畢竟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多個概念相互串聯上,以圖式結構對彼此關系進行可視化處理,可以讓其內涵進行外顯化的表達.如果我們的情境創設局限于某一個問題的探究和討論,就沒有必要采用概念圖,比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影響”,幾個實驗或生活實例就能解決的問題,再用概念圖就顯得拖沓了.
其次,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概念圖對學生而言,有一個逐漸適應和熟悉的過程.特別是在起始階段,我們不一定要讓學生圓滿地用概念圖來表征問題,可以嘗試著讓學生用對應的思維方法來對局部問題進行分析,比如分析“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時,教師提供一個框架,啟發學生將其“電路”類比為“公路”,將“電流”類比為“車流”,將“干路”類比為“主干道”,將“支路”類比為“次干道”等等,后續的結論也就水到渠成.
再次,學生必然是概念圖繪制和使用的首要主體,因此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學情境到概念提煉的過程,并啟發學生自主完善概念圖的設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向獨立和成熟.
在平常的教研活動中,我們也經常參與各類聽評課活動,這實際是對課堂教學較為全面的觀察,其內涵相當豐富,特別是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可以在相互觀察中切磋教學技藝,交流教學思想,由此來提升大家的教學水平.聽課過程中,我們要關注授課教師和學生的表現,并適當記錄,在評課過程中,大家要積極交流,推動彼此教學技藝的提升,這本就是一種典型的教學反思活動.
比如一次某教師以“汽化和液化”為題開設復習課,他在教學中以多媒體課件貫穿始終,將知識點以PPT的形式展示出來,同時還用課件將生活中的汽化與液化現象進行了展示,讓學生認識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環和利用過程.雖然整節課上,學生感覺都非常輕松,而且課堂氛圍也很是活躍,但是筆者卻發現這樣一些問題:課件只能是教學的手段,不能成為課堂的主角,所有的要點、實例都以課件來演示,顯然失去了物理教學的味道,能現場進行實驗的內容為什么一定要用課件來演示呢?這些問題其實也引起了其他教師的共鳴,有老師說:課上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其實并沒有耗費多長時間,比如用蘸著水的毛巾在黑板上寫幾個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跡逐漸模糊且消失,這一操作非常簡單,而且可視性極強.相關討論也對筆者觸動很大,并將有關思路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效果非常好.
哲學家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類似的,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帶著自己標簽的創新意識、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方法,而這一切都不是一個固化的存在,教師要自覺地結合實踐情況來進行冷靜地反思,嘗試對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進行不斷地改進,從而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
課堂反思的本質往往表現為教師對自己的一種質疑、突破和超越,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建構的過程,由此實現向高層次邁進的進程.因此教師的課后反思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這對教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沒有自己風格的教師將無法培養出張揚個性的學生,這樣的教師自然也就不能稱之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學實踐和有關事實也一再表明,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形式,是物理教師不斷走向成熟的關鍵.同時,教學反思也是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可行途徑,它將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