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兵
(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岙環中學 317500)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進步,微課教學也順應著時代的需求不斷發展,日益走近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之中.初中數學作為無償教育階段的中低端學科,它對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而數學素養也是22世紀公民應具備的最低素養.
由于微課教學具有課程時間短,講解精煉,老師教學風格多樣,吸引力較強等優點,學生對于當下新興的微課教學模式很感興趣,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而且如果老師用動畫演示相關問題,抽象的數學問題就會變得比較直觀,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就會加深.無論多么難的題,只要利用微課進行合理的演示,學生解決問題都會比較容易.在微課中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解題方法和思路.由于微課的有趣性強,學生在觀看微課時的注意力也會加強,學到的東西會比漏掉的東西多.因而,數學老師要豐富微課教學的形式,讓微課更加精煉,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問題更加有代表性.如果課堂不那么無聊,那么死板,學生的心會更加愿意呆在課堂上,課堂上他們接受的知識會更多.所以要將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利用好,充分發揮它的使用價值.這對于減少“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非常有幫助,對于提高學生觀看課程的專注度非常有幫助,讓學生在短暫的微課課堂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對于一部分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力的問題或者抽象性的知識,老師可以利用微課知識教授,可以利用微課上的功能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使其更形象,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現微課教學的價值,以后學生對于相同類型的問題會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對其會有更加直接的認識,對于想象能力不強、邏輯思維不行的偏科生、弱勢生來講作用更強.
在制作相關微課課件時,老師首先要知道該節知識的重難點是什么,并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分析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短暫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講清楚該節所授知識,準確突出,要多加點撥,明確問題所在,這也讓學生學習更為高效.教師可以延長微課課時.很多學校都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或是上面對于學生數學課時有嚴格的課時任務要求,并且對于老師平時的教學也有嚴格的要求,對其要求極其嚴格.但是,在要求以內,老師卻可以適當延長微課課時.因為,如果微課時間太短,重點沒有講清楚,學生聽不懂,微課的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以此激發學生利用微課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在上微課時的專注度.
從一項調查上我們可以知道,微課的制作中,學校的微課資源絕大部分是由微機老師制作的,一部分是同一個科目的教師制作的,而只有小到可以忽略的老師自己制作微課.因此要想提高制作微課的技術,只有數學老師自己查找資料學習計算機技術,或者向計算機老師請教、學習.教師的數學微課教學設計要有新意.合理、有用的數學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以往的數學微課教學資源開發,結合其優點,對數學微課設計進行創新,對其設計要有新意.我們要把學生是教學的重心的思想映入老師的頭腦.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要想一想怎樣做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幫助最大,讓學生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快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并且學會運用微課中所教授的知識技能.
雖然微課的教學模式是專門針對某些知識點所設計的,但是微課教學資源不能東一處,西一處的,沒有一點條理和結構.有用高效的數學微課資源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條理分明,有了一個完美的知識框架,學生學習起微課上的數學知識將更加容易.有了知識的框架,學生的知識記憶就會有條理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會很高,學生的學習就會有一定的套路,自然學生成績會得到進步.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微課環境下,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很高,而且因為有一定嚴密的知識結構,形成了知識記憶的合理系統,讓數學微課的教學模式更加完美,更加能發揮出它的作用,而且不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團隊合作,共同開發數學微課課件.對于學校來說,要提高數學微課的質量的最好辦法就是建設數學微課資源開發團隊.這個團隊中要有數學老師對數學知識進行專門的整合,計算機老師負責制作,其他老師可以提建設性意見.如此一來數學微課的資源將更加規范、完美,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微課視頻內容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由于微課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數學微課把數學知識點劃分得非常細小.它對學生把握單一知識點作用巨大,但是如果學生的學習數學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問題.舉個例子,眾所周知的是數分為有理數、無理數,那哪一章節講的這個知識點呢?的確沒有幾個人想得起這個知識點.因此我們要把微課上的數學知識系統建立好.在設計數學微課的時候,就應該對數學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歸類,建立嚴密的知識系統,并且在微課學習開展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讓微課視頻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難題.
結合上文所講內容,要開展好數學微課教學,我們數學老師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做好了這些,對提高數學教學作用無限.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一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
[2]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