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生宏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寧遠中學 737100)
在新課標理念下,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數學教學目標指引下,以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也就是說,課堂效應產生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是給孩子們灌輸了多少公式、定理,而是要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主線展開教學.
新課標強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在搞清楚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向學生展示課堂教學內容的目標、意義.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滿足學生學習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注重課堂效應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當教師把自己的教學意圖、想法充分展示給學生后,一定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統一認識、統一步調,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在教學進行中要勤于鼓勵,少于說教,用生活化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好勝心以及獲取成功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探索的欲望,從而為以下所進行的教學流程做好鋪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知識不是由教師簡單的傳給學生的,而是要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探究知識、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終運用知識.所以教師要機智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課堂教學活動,也就是在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下,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們參與課堂教學.同時,數學教學是思維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以學生發展思維為主線來展開教學.
例如我在講授《探索三角形全等方法的判別》這一課中,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演示和訓練,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從而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首先,我提出問題1:同學們在生活中見到過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嗎?已知:△ABC≌△DEF,你能找出其中相等的邊與角嗎?這時我及時打開多媒體,學生們被畫面上的圖形吸引,在分析和探索之后,爭相回答問題.緊接著我再提出問題2:小明有一個三角形紙片,你能畫一個三角形與它全等嗎?如何畫?與同伴交流你的畫法.此時已經逐漸把數學課堂當成了數學趣味游戲,而后我再進一步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數學領域去探索.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幾個條件 :(1)只給一個條件(一條邊或一個角)畫三角形時,大家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讓同學們分兩種情況,①只給一條邊;②只給一個角.在同學們動手操作后,我再結合多媒體得出結論:只給出一個條件時,不能保證所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2)給出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 ①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30°,一條邊為3cm.②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為30°和50°.③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為4cm、2cm.即a.一邊一內角;b.兩內角;c.兩邊.這時同樣得出結論:給出兩個條件,所畫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如果給出三個條件畫三角形,你能說出有哪幾種可能的情況?例如:三個角;三條邊 ;兩邊一角;兩角一邊.在同學們不斷深入和探究中,引導學生得出本節課的重點.進一步結合例題教學,引導學生應用新知識,體驗新知識.
1.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數學高效課堂發展的新趨勢,老師不能小看學生的自學本領,更不能抹殺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
2.讓學生認知數學存在和運用的價值,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
按新課標的精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生將來謀生打下一定的基礎.在這方面我也總結了幾點經驗:(1)引導學生自己設疑;(2)科學的分組,利用合作的力量探究答案,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合作的智慧解決問題;(3)適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有好處;(4)及時鼓勵后進生的參與度,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適度進行競賽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固化知識結構;(6)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合作中互幫互助的學習精神;(7)激發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開拓新的創造性思維;(8)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老師也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探索、去發現;(9)動態中產生課堂高效應,形式適時變化,自始至終讓學生都感覺到知識新穎別致,推動課堂氣氛高漲,讓學生永不疲倦地探求新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時時注重課堂效應的產生,讓課堂氣氛更和諧,學生思考更充分,讓學生的思維富有節奏,創新思維得以激發,使課堂充滿了創造性,并善于發現和利用這種創造性而使課堂教學處在良性的循環狀態,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巧連.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發展導報,2017(11).
[2]賈永琴.淺談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活動[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