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富
【摘 要】省級媒體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更好地融合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本文以安徽廣播電視臺配合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來皖“走基層·安徽行”活動為例,探索省級廣播電視臺統合傳播的做法及效果。
【關鍵詞】融合發展;統合傳播;全媒體思維
省級媒體如何更好地融合發展,是近年來安徽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安徽廣電臺)努力探索的課題。2017年8月10日至18日,中國國際電視臺(簡稱CGTN)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5個外語頻道和新媒體部的24名中外記者來皖,開展“走基層·安徽行”集中采訪活動。在安徽廣電臺國際頻道、全媒體中心、經視頻道和海豚TV周刊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此次集中采訪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國際電視臺和安徽省委外宣辦專門向安徽廣電臺發來感謝信,對于安徽廣電臺各部門的高度配合和統合宣傳工作給予高度肯定,感謝安徽廣電臺在協助中國國際電視臺來皖走基層采訪活動中所做的貢獻。
中國國際電視臺是中央著力打造的國家級對外傳播旗艦媒體,為了充分發揮其“多語種、多平臺、融媒體傳播”的優勢,安徽廣電臺國際頻道接到任務后,提前2個月就開始配合省委外宣辦精心準備。經過周密籌劃,確定了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精準扶貧、文化傳承四個采訪主題,與合肥、蕪湖、安慶、黃山4市進行對接,確定了采訪路線方案。安徽廣電臺國際頻道派出專人全力做好選題的落實工作,對每一個采訪點,都深入挖掘素材,收集真實鮮活的事例,確定采訪人員,及時反饋給中國國際電視臺的負責同志。在采訪過程中,派出專人全程陪同采訪團的采訪,為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一批接地氣、有溫度、有品質的外宣作品作出了貢獻。
在配合這次集中采訪活動中,安徽廣電臺在統合傳播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在臺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國際頻道積極與臺全媒體中心、經視頻道和海豚TV周刊對接,做好這次集中采訪活動的統合報道工作。各部門主動配合、深入策劃,全媒體中心主任親自部署融媒報道工作,安排兩位記者全程參與報道;經視頻道《第一時間》欄目派出記者對采訪團在合肥的活動進行報道;海豚TV周刊對這次活動刊發動態消息和專版。
為了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中國國際電視臺拓寬報道形式,通過消息、專題、網絡直播與互動、短視頻、圖文貼等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臺立體生動地開展報道。
8月10日-18日,采訪團24名記者深入安徽四市、十區縣,總行程1500公里,拍攝素材1480分鐘,6位外籍記者出鏡報道20余條次,播發電視報道22條、新媒體報道20條,完成新媒體直播6場。
作為多語種、多平臺的融媒體傳播機構,中國國際電視臺在這次活動中特別注重在新媒體,特別是境外社交媒體上的宣傳。其中,英語新媒體網絡直播《人機交互!英國小哥帶你現場體驗中國頂尖AI公司科技秘密》海外總點擊量110萬、《英國小哥探訪黃梅戲后臺》總點擊量110萬。法語新媒體網絡直播《體驗宏村徽派建筑》海外點擊量8.3萬、《岳西來榜鎮送戲下鄉》海外點擊量50389萬、《探訪蕪湖雨耕山》向法語區觀眾介紹蕪湖的歷史、葡萄酒文化等,Facebook平臺觀看人數達21540人。阿拉伯語頻道新媒體宏村直播節目觀看人數達16萬,其中在Facebook上被15萬人關注。與此同時,俄語頻道新媒體以圖文的方式發布了黃梅戲、徽菜制作以及宏村風光,也有很多網友關注。
在配合這次集中采訪活動中,安徽廣電臺在統合傳播方面成效顯著。國際頻道派出專人做好采訪內容策劃、采訪對象調度等工作,通過微博、微信第一時間播報采訪團成員的見聞和感受;經視頻道《第一時間》對采訪團在合肥的采訪活動進行了生動的報道;海豚TV周刊不僅對這次活動刊發動態消息,還制作了專版《外籍記者為騰飛的安徽點贊!》,擴大了活動影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廣電臺全媒體中心在這次活動中成效最為明顯。經過精心策劃,他們在海豚視界客戶端專門開辟了“外籍記者安徽行”專欄,通過視頻直播、專題報道等多種報道形式,推出18篇新聞報道,完成新媒體直播6場。雖然沒有中國國際電視臺上百萬的點擊量,但是,憑借新媒體即時性、互動性、可看性,專題報道《外籍記者安徽行》點擊量達到14850;現場直播《走進科大訊飛 體驗翻譯產品》《走進屯溪老街 體驗徽墨傳承工藝》點擊量分別達到11074和9169,這些數字都是海豚視界上線以來點擊量最高的。
經過溝通,安徽廣電臺國際頻道還播出了中國國際電視臺這次制作的電視節目,利用中國國際電視臺的節目資源擴大對安徽的宣傳力度。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于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國際電視臺于2016年12月31日開播,它不是一個傳統電視臺,而是一個多語種、多平臺的融媒體傳播機構。包括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紀錄頻道6個電視頻道,北美、非洲、歐洲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1個以移動新聞網為主的新媒體集群。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電視臺開播賀信中強調,中國國際電視臺要實施融合傳播。中國國際電視臺媒體融合的戰略考量是:電視主打,移動優先。目前正在搭建多形式采集、同平臺共享、多渠道和多終端分發的融媒體中心,發力移動端和社交平臺,實現媒體融合新突破。
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和中國國際電視臺的發展戰略,結合安徽廣電臺的現狀,這次配合中國國際電視臺開展“走基層·安徽行”集中采訪活動,可以說是安徽廣電臺跨媒體、跨部門、跨崗位統合傳播的一個成功案例,為下一步發揮統合傳播的優勢取得了一些經驗。
(一)打破部門邊界,多平臺呈現產品
安徽廣電臺集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等多種業務為一體,如何提升本臺在全國的影響力?結合各業務部門優勢,抱團發力、統合傳播是當務之急。
在日常工作中,安徽廣電臺有些部門所采制的節目有一定的同質化現象。雖然,新聞、專題、重大活動等節目呈現的平臺和方式逐漸多元化,但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還是要依托好的內容。媒體的融合融到深處,注定還是要回歸內容,做到可聽、可視、可看、可觸,才能贏得受眾的長期關注。這次安徽廣電臺多部門配合中國國際電視臺開展“走基層·安徽行”集中采訪活動能夠得到省委外宣辦的表揚,也是安徽廣電臺打破部門邊界,周密策劃,發揮各自優勢,在電視、報紙、新媒體多平臺呈現立體作品的結果。
今后,安徽廣電臺在遇到重大報道任務時,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抱團發力,共同策劃、統合傳播是拓寬節目形態、提高節目質量、提升傳播影響力的最優選擇。
(二)打破技術邊界,多部門助力統合傳播
技術的進步,在帶來更高質量影像畫面的同時,還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現節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技術邊界被打破后,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統籌播出時間和內容,可以更合理、有效地進行傳播。
截止2017年7月,我國手機網民達到7.2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6.3%,從各類媒體“兩微一端”的傳播情況看,移動端成為媒體融合傳播的主戰場。作為傳統媒體自主掌控的移動傳播渠道,自有APP已成為媒體融合傳播的重要陣地。新媒體可以充分發揮其傳播互動性、方式多向性、傳播服務性、信息豐富性的特點,針對受眾的需求,經過前期深入策劃,在現場進行即時直播,激發受眾的興趣點,增加受眾的點擊率。這次中國國際電視臺和安徽廣電臺海豚視界的新媒體直播,就驗證了這一點。只要內容吸引眼球,點擊量就不是問題。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記者則需要選好角度,精心采訪、制作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呈現給觀眾。
客觀地說,新媒體直播與廣播電視報紙傳播之間各有優勢。新媒體直播雖然是即時傳播,但在現有條件下,還無法做到畫面的工整和節奏的順暢,而傳統媒體正彌補了新媒體這方面的缺陷。所以,在安徽廣電臺未來的發展中,打破技術邊界,多部門優勢互補,助力統合傳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融合無界,創新有法。通過這次安徽廣電臺配合中國國際電視臺集中采訪所進行的一系列統合傳播活動,為下一步省級廣電媒體的深度融合與發展,提供了一些借鑒與思考。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