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純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分流了20%以上的線下市場,為加強對網絡貿易的監管,依法征收增值稅等相關稅務,我國在2012年后開始進行電子發票在多個城市的試點工作。論文簡述了電子發票產生的背景,對“互聯網+”環境下電子發票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與挑戰展開分析,旨在新形勢下為企業做好財務管理及規范化經營提供理論參考。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as diverted more than 20% of the offline marke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etwork trade, levy VAT and other related taxes according to law, after 2012, China began to carry out the pilot work of electronic invoices in many c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rated background of electronic invoices,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electronic invoices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work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 to do well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發票;企業財務工作
【Keywords】"internet plus"; electronic invoices; enterprise financial work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3-0067-02
1 引言
早在2008年時,中國互聯網貿易額就已經達到1425億元,占當年全社會貿易總量的1.85%。截止2014年,全年電子商務貿易額達到13萬億元,僅6年時間貿易額就增長了近100倍,且對GDP的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75%,可以說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已成為新時期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這種情況下,為加強對網絡貿易的控制和監管,電子發票應運而生,對稅收征管和企業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互聯網+”經濟形態的落成,研究電子發票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對做好企業管理及內部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2 電子發票的發行背景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大量資金集中向線上轉移,許多傳統企業的貿易也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而開辟在線交易渠道,其中甚至不乏大宗商品的交易。國務院在十二五期間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構想,進一步為企業進入互聯網提供了政策環境,并在2015年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指出互聯網和實體經濟之間要加強優勢互補,構建經濟發展新形態[1]。截止2017年底,中國電子商務貿易額已經占到了社會全貿易額的25%以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一片大好。如此巨大的資金流量如果不加以監管,不僅會由于市場自由度過高而偏離了社會主義市場軌道,還會產生大量的漏稅現象,因此,為加強對在線貿易的調控和監管工作,我國政府在2012年開始對多個城市進行電子發票的試點運營,并聯合天貓、京東、當當網開始實行部分商品的電子發票入賬,象征著線上貿易電子發票時代的正式開啟,2015年底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方法》則在制度上保障了電子發票的政策憑證,可以說電子發票是社會信息化發展的產物。
3 電子發票對財務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
3.1 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在互聯網線上貿易中使用電子發票有助于推進電子發票系統的改革,以促進發票整理工作有紙面記賬向無紙化記賬的轉變。發票在市場貿易中的主要作用是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記賬憑證,再由稅務管理人員編制報表和繳稅明細[2]。使用電子發票的優勢在于,電子發票可以通過互聯網多次下載,企業可運用財政部門和發改委審批的制定專用系統提取發票內信息,運用自動記賬功能生成財務報表,傳統記賬過程中人工錄入及整理明細和填表的過程被省略掉,不僅解放了財務審計人員的工作,使會計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專注于編制報表和基礎的會計核算,同時避免了傳統錄入過程中由于人工偏差帶來的操作失誤,以提升財務管理系統的容錯率,完善整體業務水平。啟用電子發票為財務管理部門節省的記賬時間可以用于項目核算與審計,以推動財務管理系統向精細化方向轉變[3]。
3.2 降低經營成本
企業開收發票都要使用稅控機和打印機,打印紙質發票需要例行對稅控機進行維護,這些維護費用會對中小電商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對業務流程較為復雜,產品流通較為發散的企業,在發票的郵寄、報銷、錄入系統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人工和物料費用,但在紙質發票的管理過程中這些都是無法規避的環節,以每張紙質發票的1.5元發行成本計算,小米網和米家有品每年可節省3500萬元的發行成本,京東商城在2017年節省了約1億元的成本,可見電子發票在企業運營方面的優勢,降低經營成本的優點也直接推動了許多電商平臺和企業在網絡貿易過程中啟用電子發票。此外,由于電子發票不存在紙質發票在郵遞保存過程中被毀壞的風險,在日后報銷和查詢時也更為方便,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費[4]。
3.3 規范化經營,優化發票報銷流程
電子發票能夠有效優化線上辦稅業務,使企業辦稅足不出戶,不再需要奔波于稅務局和企業之間,由于每張電子發票具有獨立的交易號,無論是消費者或是稅務機構都可以隨時在網上查詢交易單號獲取交易信息,避免了企業在電子商務貿易中偷稅漏稅,加強了對在線貿易的監管力度,規范化運營既是監督企業履行社會義務的一種方式,又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由于電子發票帶來的企業規范化運營,也為企業員工及消費者的報銷簡化了流程,不僅不需要郵寄發票,也不用在企業和稅務大廳之間反復蓋章簽字,節省了報銷時間,審核流程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極大程度上優化了稅務辦理和報銷業務體驗。
4 電子發票對財務工作帶來的挑戰
電子發票的應用不僅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契機,也面臨著困難與挑戰,為更好地讓電子發票在調節線上貿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企業應當加強規范財務管理,對電子發票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和隱患做好預期準備,以便于讓企業在新形勢下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首先,電子發票會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流程,在采用紙質發票的時期,會計工作人員需要在開具發票的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僅對審計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還存在煩瑣的人工記賬步驟,使會計檔案的保存和整理成為一件至關重要的項目。但在電子發票革命的影響下,人工記賬的作用被弱化,財務管理流程也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財務管理人員對新秩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可能會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影響,因此企業在引進電子發票之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設立財務管理流程的緩沖期,以保障企業運行的穩定和經濟利益。其次,由于電子發票不同于紙質發票的唯一性,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隨時下載,而發票上除交易信息外可能還存有消費者或企業的隱私信息,如果稅務機構的網站或企業信息共享中心被非法訪問,那么加密的交易信息就如同透明,隱私很容易泄露出去。甚至存在被黑客篡改單號用于避稅等非法活動,因此企業財務系統的安全性也是新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應當與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單位加強合作,完善企業網站防火墻建設和IP安全系統,盡可能保障企業利益不受侵害。最后,由于電子發票的推行總體仍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國家對于電子發票的管理也僅限于《會計檔案管理辦法》2015版等少量法律文件,缺乏系統的制度用于規范開具發票流程,使部分情況下電子發票管理處于一種無法可依的狀態,因此財稅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以保障線上企業的長期利益。
5 結論
電子發票是社會信息化的產物,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線上貿易將成為社會貿易的基本形式,在這種形勢下,為做好依法征稅工作,電子發票的推行已成為必然的社會需求。發票電子化的轉變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顯著降低,提高了財務管理的效率,讓征稅業務更加規范,但同時在電子發票的試點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財務審計方式的轉變、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都為企業財務工作帶來了挑戰,望本文研究內容得到相關企業的關注,把握互聯網新時期的發展機遇,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立,劉纖云.“互聯網+”環境下電子發票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6,18(13):92-93.
【2】毛成銀,葉劍."互聯網+"背景下電子發票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7,26(24):10020-10022.
【3】葉銳宏."互聯網+"背景下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7,23(21):128-129.
【4】劉利.淺議"互聯網+"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7,43(30):181-182.